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头条 > 正文

瓷雕大师苏清河去世 作品被抢购价格倍数增值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2012-02-27 09:14 http://www.mnw.cn/

苏清河的亲人们在殡仪馆送别

  海都闽南网讯2012年2月26日10时30分,德化县殡仪馆。各界人士静静地伫立在遗体告别堂外,任悲伤的泪水零落。这里送的,是中国瓷雕大师苏清河先生。

  “他一定是带着遗憾走的。”人群里,徒弟郑雄伟始终接受不了师傅去世的事实。他清楚地记得,那天见面时,师傅的精神状态还很好,病发几小时前,还拽着他参观古瓷藏品;而就在离世前一天下午,师傅还在工作室里一遍遍地修改着作品。

  如今,半成的作品犹在,谁还能再将它续延?一众徒弟,陡然失了方向。

  苏清河这一走,德化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再度出现空缺(此前一位是许兴泰,1997年获此殊荣,2006年5月病逝)。他遗留下来的作品迅速被抢购,价格甚至翻至数倍,一度以十万元的倍数增值。业界人士预测,抛开炒作因素不谈,十年内估计难以再出现这一级别的陶瓷宗师。

徒弟眼中的良师

  “反复琢磨,才能出好作品。”这是苏清河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2012年2月23日晚11时30分,苏清河走了。从病发到离世,短短几小时,他走得很突然,留给后人的,则是一生一世的漫长思念。

  教学几十载,苏清河培养出600多名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徒弟们眼里,苏师傅是位慈祥长者,学生去找他,无不热情接待,拉着他们泡茶聊天,谈创作,谈技术。“反复琢磨,才能出好作品。”这是苏清河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黄素婉,从师10年,只要忆起苏师傅严教慈待的样子,就眼眶泛红,语带哽咽,说老师走了,没有人再教他们了。

  创作之外,苏清河在为人处世上对学生们影响更深,助学扶危、捐建名胜,他经常带着学生们做这些公益活动。“只要有困难,学生找上门,老师从不拒绝。”郑雄伟说,师傅个人的收入并没多高,但在公益上,从无二话。

同行眼中的行者

  “这是一种博爱和淡定的状态。”苏献忠这么评价师伯的作品。

  千锤万凿出深山,或许是对苏清河人生一个很好的注解。他祖辈世代业瓷,少年多舛,为谋生计,放弃学业,进入德化瓷厂雕塑组工作,师从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当时德化瓷厂雕塑组组长兼工艺师苏勤明。

  “要强,勤奋。”年少时期便与苏清河相熟的林建全说,别人的休息时间,苏清河全用在对瓷塑的琢磨上。这种求进好学的性格,也是苏清河成功的原因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动荡,瓷塑车间停产,已学得精湛技艺的苏清河被迫辗转建阳、永春、古田等地。可就在这颠簸中,苏清河仍坚持对当地泥塑木雕佛像做深入研究,大量阅读陶瓷书籍,打磨自己的手艺。

  逆境孕育了苏清河坚韧的性格,宗教创作则让他寻到了内心的平静。传统佛像,一直是苏清河的主要创作形态。细察他的佛像作品,或双目闭合神态安详,或咧嘴微笑神情欢乐,令人放松。

  “这是一种博爱和淡定的状态。”苏献忠这么评价师伯的作品,作品体现的是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观,将宗教融入到德化陶瓷传统中,也正是对他品德的体现。

  晚年的苏清河,除每年仍会应邀创作一些作品外,精力大部分放在古瓷的收藏上。2007年,德化陶瓷博物馆刚成立,苏清河曾将价值几百万的明代瓷塑家何朝宗作品《祥云观音》捐献出来。

  这两天,苏清河新购的古瓷已运到了香港,但他,却再也没有机会看一看了。

业界眼中的大师

  “有句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德化陶瓷艺术领域要找出能媲美许兴泰、苏清河的,十年不知道够不够。”一位不愿具名的权威人士感慨地说。

  一直以来,在泉州的德化陶瓷、惠安石雕、安溪藤铁等行业,各种“大师”并不少见,但真正受到高度认可的当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一称号,每一次评选都涉及多个国家部委的认可,表彰大会更有国家领导出席。“很不容易啊,德化陶瓷有千年的积淀,新中国成立以来能够获此殊荣的也仅有两人,就是许兴泰和苏清河。”长期关注陶瓷行业发展的德化县副处级调研员黄发建告诉记者,许兴泰1997年获此殊荣,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了表彰大会;此后一直到2006年12月才评出了第五届,苏清河当选,并成为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陶瓷类)。

  “有句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德化陶瓷艺术领域要找出能媲美许兴泰、苏清河的,十年不知道够不够。”一位不愿具名的权威人士感慨地说,眼下坊间认可度较高的一些陶瓷美术师,大多还年轻了一点,一时未必可及两位已故大师的水平;另一方面,德化陶瓷是从民窑起家的,没有长期的田野实践和研究,难以做出独有的特色。

  在200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苏清河对瓷坛后辈忠告道,“不学习,是无法取得进步的”,这种学习就是非常有针对性地深入到民间去。苏清河曾告诉记者,年轻时,他在永安、建阳、古田等地雕塑泥菩萨,揣摩当地名刹古寺里的泥塑木雕风格技法,这为以后他的创作增添了不少出彩之处,“花了50多年的时间,我依然感觉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艺术圈里的珍品

  “现在哪些人手上有(苏清河创作的)瓷,大家都知道,但基本上买不到,坐等升值。”

  24日下午,记者致电泉州市区一家艺术品交易场所,了解苏清河作品的出售情况,一位工作人员在确认了苏清河去世的消息之后,连呼“难怪”:公司里展售的苏清河作品,全部被抢购空了,单件从几万到几十万,一件都没剩下!

  这一幕发生时,距离苏清河去世仅十二小时。买家多为知情人士或从网上看过微博、论坛消息而来。德化一家陶瓷公司,前年曾从苏清河手上买回三件小型瓷雕,其中一尊最小的购买价为2万元。24日下午,一位买家直接上门,出价14万元当场买下,等又筹到第二笔钱来,欲购另两件瓷雕时,老板已经打听到苏清河去世的消息,将东西藏起来不卖了,“现在哪些人手上有(苏清河创作的)瓷,大家都知道,但基本上买不到,坐等升值。”

  这情形,让许多德化陶瓷工艺师心中五味杂陈。“市场上的瓷器,很多标价达几千、几万的,往往虚高,成交时甚至把最后一个‘0’去掉还可以再讲价。和真正的大师之作,根本不在同一层次。大家都应该反思一下,这几年市场上德化陶瓷存在严重的有价无市,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在陶瓷创作上小有成就的青壮派代表之一苏先生告诉记者,他看到苏清河的遗作被抢购,很受触动,瓷界后辈应该从中认识到,艺术的价值,远非炒作能比。(本网记者徐锡思 郑慧雅 吕波 文/图)

责任编辑:hdwmn_cjf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拼2026年新北市长选举,侯友宜副手发布形象
  • 特朗普再次攻击南非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孙洪君、邓竹林、王达利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