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点经历多次分流方案,目前已十分拥堵,分流迫在眉睫
海都闽南网讯 泉州市区泉秀街和温陵路交叉处,车流和人流大且混杂,一直是个交通大难点。今年两会,泉州市政协委员黄黉递交提案,建议新车站建设立体人行通道,使人车分流,以缓解周边交通压力。
昨日,记者分别从泉州市规划局、泉州市交警了解到,已计划在泉秀街和温陵路交叉处,设置地下人行通道。目前,有关设计单位正着手设计方案,以求人车分流。
委员提案城雕交叉口设天桥
泉秀街与温陵路交叉口,是新旧两城区的分水岭。新车站沿城雕附近,又是泉州商业繁华区,云集新车站、大洋百货、远太商场、麦当劳、中医院等;尤其是城雕交叉口处,常成为拥堵地段。
昨日傍晚,下班高峰期,尽管泉秀街、宝洲街是机动车单行道,且配备灯控设施,但记者看到,出城车辆、进入老城区的车辆等,城雕处各方向车流人流涌入,加之周边是泉州新汽车站,一时间十分拥堵。
司机陈先生认为,附近有新车站、商场,使得该交叉口人流量较大,且又是出入城通道,机动车流大,应实行人车分流。
黄黉委员一直关注这一问题,他提交《关于建议新车站建立体人行通道的提案》。他介绍,缓解该区域交通问题,实现人车分流,关键是设立体人行通道。
“人行天桥的交通引导作用,比地下通道强,地下通道可能积水”,黄黉认为,在泉秀街和温陵路附近,建设人行立交桥,确保人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拟建的环型立交桥设施,还需附近建筑、人行设施及公交站点合理衔接”。
市规划局已在设计地下通道
“城雕处建设立体过街设施,的确很有必要”。听闻政协委员的提案,泉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张春权如此说。
他介绍,那一带的过街流量较大,而从空间角度看,城雕本就占了空间,因此,该处建设地下通道比较合适,且经过论证。目前,有关设计单位,已着手该交叉口设置地下通道的方案。
至于黄委员所提的,建地下通道可能会产生积水的问题,张春权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地下通道有先进的排水设施,技术方面不用愁,“而且,城市完善过街系统,除考虑交通方便外,还要兼顾景观的需求”。
张副局长认为,缓解这一带的交通压力,最好的方法是,将泉州新汽车站搬迁。他说,长途车应该放在城市建设区域边沿,不宜进入核心区,以免造成交通压力。
交警部门将大论证交通方案
近几年,泉秀街及该节点,经历绕行、实行灯控分流,再到单行道,一步步缓解该交叉口的交通压力。但随着泉州市新行政中心的搬迁,该路口又恰是新老城区的一大通道,今后,随着田安大桥的建成通车,泉州大桥拓宽,该道路交叉节点的分流,显得更加迫切。
泉州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泉秀街和温陵路交叉口,人流和车流都已超饱和。交警曾建议建地下通道,并已纳入政府考虑范畴。该相关负责人称,城雕处如设人行天桥,会破坏城雕景观,且人行天桥利用率不及地下通道。
“本来泉州大桥拓宽方案认证时,曾有人提出建个引桥,将拓宽的泉州大桥直接引到温陵路,但综合考虑,该方案最终未被采纳”。该负责人称,如今年底田安大桥建成后,泉秀街、温陵路的单行道及周边的交通组织,必须重新梳理和论证,提出更科学的交通组织。(本网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