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陈瑞统,中国作协会员,冰心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顾问
只要充分挖掘资源,精心打造品牌,携手世界闽南人,闽南文化一定能够香飘四海
传承千年、流播海内外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一棵文化常青树。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根深叶茂,展现其蓬勃旺盛的青春活力。即将在泉州拉开帷幕的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将让我们全景式地领略闽南文化的丰厚内涵与独特魅力。
闽南文化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方言传播地区,并随着历代大量闽南人穿越海峡、漂洋过海而流传至港澳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闽南文化在传扬。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富集区,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中担当着挑大梁的重要角色。闽南文化之所以内涵宏富、底蕴深厚、瑰宝荟萃、异彩纷呈,闽南文化之所以魅力四射,产生世界性的影响,无疑与发端于泉州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宗教交流史、华侨史、泉台关系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妈祖文化的传播为例,世界各地有三千多座妈祖宫庙,信众多达两亿多人。而“妈祖之成神,和泉州有极大的关系”(摘自陈泗东:《妈祖成神与泉州海外交通》),由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畅达四海,促成妈祖文化更广远的传播。
闽南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我以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是闽南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与内涵的厚重感。无论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闽台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还是以“南音、南戏、南少林、南建筑、南美食”著称的传统音乐戏曲、民间文学、民间工艺、历史名人、传统技艺、地方名产,以及星罗棋布的文物瑰宝、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了绚丽多姿的闽南文化大观园。
其二是闽南文化的包容性、兼容性、交融性。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使闽南人养成了“海纳百川”的开阔襟怀和开放意识,与各国的通商贸易秉持“往来互市,各从所欲”,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同时友善地尊重各国宗教文化和习俗,泉州所以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其三是闽南文化广泛的传播、影响的深远、精品的魅力,日益引起海内外的热切关注、重视与高度评价。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是全中国和整个东南亚的闽南人的故乡之音”;闽南的传统戏曲(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等)、民间工艺(木偶头、花灯、石雕、瓷雕等)、民俗风情(惠安女、公式埔女、拍胸舞等)以及绽放于泉漳厦、台湾等地的众多文化奇葩,都是海内外闽南人共同珍视的宝贵财富。乡土、乡音、乡情,其实蕴蓄着浓烈的中国梦、民族魂。
我认为,世界闽南文化节的隆重举办是闽南文化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良好契机。只要充分挖掘、提炼、整合闽南文化资源,切实建立健全一支能够担当传承弘扬闽南文化、富有发展创新意识的文化才人队伍,克服分散无序、粗放芜杂的状态,突出重点、亮点、特色,精心打造闽南文化的品牌,海峡两岸的闽南人、世界各地的闽南人同心同德携手合作,发扬爱拼敢赢的精神,凝聚坚实合力,共同奉献智慧和力量,一定能够让闽南文化奇葩香飘四海,在世界文化大舞台闪耀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