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体育新闻 > 正文

天坛东门健身大爷成“网红” 高难度动作惊呆老外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12-26 09:49 http://www.mnw.cn/

  天坛有个独特的健身项目叫做“推轮”,学名叫做“健腹轮”,练习的人双手紧握一个带两个手柄的小轮,弯下腰来,小轮触地,推动小轮向前直至身体充分延展,然后再拉回来……反复多次,能锻炼到手臂、肩周、腰腹等身体的多个地方。

  这个器械就是几年前一名首钢退休工人郑大爷发明的,他把小车上的脚轮,中间插上一根铁轴,用布把铁轴两头裹起来,再套上自行车的把套,就做好了,当时好多人看着有趣都要,他给大家做了20多个,这项运动也风靡一时。

  就是靠着这个轮子,郑大爷本是个腰围3尺多,走路都喘不上气的胖子,最终减肥成功,绕天坛跑一大圈也不在话下。

  没有教练,所有人都可以当教练,玩出绝活就能吸引粉丝追捧,自由切磋竞争的气氛造就了这里的超高人气。

  “能在这玩的人得有追求,你要是没点心气儿都不好意思来天坛,大家比拼着练,你追我赶,全都自学成才。”刘树增对此充满自豪。

5年前他得了脑血栓

  一阵阵喝彩声从双杠那边传过来,一位大爷在杠上腾挪翻越,挺拔的身材和漂亮的动作堪比体操运动员,玩够了,一个凌空跟头稳稳落在杠前,“啪”地向大家敬了个军礼。

  “看得出来吗?5年前他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来我们这的时候走路都困难,一歪一斜的,现在恢复这么好,医生都说是个奇迹……”刘树增大爷的一番介绍实在让人无法置信。

  这位帅大爷名叫谌军,不到60岁,身材健美,笑容灿烂,曾是一名军人,可7年前的那场病,几乎把他彻底打垮了。

  刘树增大爷和严文兴大爷

  第一次蹒跚着来到天坛健身园,谌军“看了以后特别震惊,80多岁的老人身体还那么棒,心里羡慕极了”。他一瘸一拐地绕着健身园走了一圈,大汗淋漓。从此,每天来天坛晨练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

  “7年,真的一天也没缺过,哪怕是下大雨大雪,就像着了魔,上了瘾。”他从走圈、压腿练起,慢慢开始撑双杠、单杠,他以前在医院也作过康复治疗,可是疗效远不如在天坛健身。

  “这儿的人特别热心,练什么都有人过来指导,把自己的经验手把手地教给你,有一点进步,大家都为你叫好鼓劲。”两年后,谌军在单杠上完成了第一个小回环,“觉得自己像飞起来一样,得病之后心情还从没这么痛快过!”

  如今,他走路气宇轩昂,步伐稳健,如同士兵接受检阅。

  65岁的吴承军大爷也有类似的经历,他看上去有点严肃,不像有的老人那么爱说笑,颇有领导气质。3年前因为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以前在单位当过头儿,官不大,处级,管的事不少。退休以后心情不好,在家闷了两年就病了。”

  突然的清闲让吴大爷很不适应,没事就和老婆孩子怄气。

  “以前对跳广场舞、健身这些事挺反感的,没想到我现在也成了其中一员。”第一次上单杠,吴大爷的胳膊抖个不停,“旁边围了好多人给我加油鼓劲,还给我看表掐时间,比上次多撑几秒就鼓掌。”如今,他走路几乎看不出生病的后遗症。

  在天坛健身园,流传着不少这样的“励志传奇”和“康复奇迹”,甚至还有慕名来这里专门做复健的,这里比医院更温暖,它来自老人们的相互勉励,抱团取暖。

和法国大妈结下“国际友谊”

  不止一位大爷说出了和谌军一样的话,就像“着了魔,上了瘾”,天坛这方健身园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10多年来牢牢吸引着这些老人,无论家搬多远,心里都想着往这儿奔。

  “以前上班都没这么准时准点,不来就别扭,这里上百人认识我,这些老哥儿们,谁缺席了大伙都会惦记。”对刘树增来说,有滋有味的人生似乎是退休后开始的。此前,他是北新建材集团的铲车修理工,和螺丝刀与轮胎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二指禅”的手劲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一人多高的轮胎,上个螺丝需要30公斤的扳力。”那个时代的很多普通市民,除了工作几乎没什么业余生活,除了亲戚同事几乎没有社交圈,“忙着工作,挣钱养家,哪有空玩儿?更别提健身了。”生活像一条单调的直线,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

  然而在这个小小的健身园,却让老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刘树增的搭档严文兴大爷60年代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是分到北京的大学生,做政工干部,在办公室里兢兢业业几十年。

  “搬到大兴之前,我住在金鱼池,就在天坛旁边,却几乎没来过,现在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往这跑,因为这里热闹,高兴,玩上一阵子,觉得心里都敞亮了。”如果没有健身园,刘树增和严文兴的人生也许永远也不会有交集,如今,他们成了好朋友。

  和刘树增大爷的人生出现奇妙交集的不仅有严大爷,还有位法国大妈,刘大爷羞涩地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他正被一位豪放的外国大妈“强吻”。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就叫她法国大妈,好几年前她来天坛,看见我的绝活,兴奋得不行,语言不通,我俩就用手比划着聊,最后不光动手还动嘴了。”她儿子在旁边拍下了这一幕。

  没想到,第二年,这位法国大妈又来找他聊,刘大爷这才知道,大妈的儿子娶了个北京媳妇,一家人都有了中国情结,此后每年他们全家都来北京度假,而天坛成了大妈最喜欢来的地方。说起这段“国际友谊”,刘大爷乐不可支。

  健身园的魅力在于,它已经成了这些老人最基本的社交圈,也成了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家里冷冷清清,孩子都不在,一个人闷家里看电视有什么意思?我们小区经常有一桌一桌围着打麻将的老人,因为没事可干,没地方可去,很多人退休就生病,没几年就走了。”刘树增说,来天坛健身的老人,是幸运的。

  等着下一场20年聚会

  虽然天坛健身园兴盛于2003年非典之后,它诞生的日期是1999年,所以在2009年天坛的大爷们自发组织了一场“10周年大庆”,那是一场难忘的聚会。

  “我们这群朋友为了纪念到天坛健身10年,特意在公园旁边的一个饭馆聚会庆祝,摆了10桌,来了100多人,都是元老级别的,每人掏50块钱。”元老之一的耿志才大爷回忆。

  吃的什么忘记了,不能忘的是那顿酒,“自己带的酒水,都喝高了,然后吹拉弹唱,我们这里能人多的是,一群老哥们又唱又跳,闹了一天。”当时大家都说,看谁能坚持到参加下一场20年的大庆,到时候一定要大办一场。

  10多年间,有老人离去,又不断有新的人加入,生命流转,健身园的热闹一如既往。“我们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耿志才大爷发出这样的感慨。

  86岁的刘殿富大爷也是这里的红人,只见他慢慢地向双杠走过来,脚步缓慢,腰背微弯,眼睛也半闭着,和街上的寻常老人无异。可是到了双杠前,眼睛一睁,轻松一跃,灵活上杠,双腿抬起,摆出了一个个高难度的“双盘”、“卧鱼”姿势,旁边一个外国游客惊得嘴都闭不上了。

  刘大爷是今天场上的最长者,这里的规矩是年岁越大就受到越多的尊敬,因为长寿也是一种“纪录”。“老爷子可不是一般人,4年前还跑马拉松呢!”

  听了这话,刘大爷更加得意,“71岁那年跑马拉松是我的最高纪录,4小时28分。”如今,86岁的他什么病也没有,身体硬朗,除了耳朵有点背。

  “今天95岁那大爷没来,86岁的刘大爷才成了第一。”刘树增在一边打趣,那位95岁的大爷是健身园的骄傲,“能做7个引体向上,十多个俯卧撑。”

  健身园曾经有两位软功玩得最好的,段大爷和高大爷,俩人因为切磋技艺成了好朋友,一年前,70岁的高大爷得了癌症不能来了,段大爷也随之在健身园永远消失了,“不告而辞,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刘树增大爷低声说,其实大家隐隐地心里也都猜得到,而这样的离别,他们随时都可能面对。

  另一次伤感的告别是两年前,“我们这里岁数最大的一位老爷子,是最早一批来天坛健身的,身体特别棒,他96岁那年,还和我掰过腕子。”

  刘树增的神色忽然有点黯然,“97岁的时候,家里出了点事,决定把他送到敬老院去,他最后一次来这里,坐着轮椅,就在旁边看着我们玩,老半天,一句话也不说。”送到敬老院两年之后,99岁的老人去世了。

  告别之后,健身园里笑声依旧,每天老人们一如既往相互调侃,打闹取乐,抱团取暖,享受着生命中的温暖时光。

  前两年,天坛健身园要改造扩建,公园管理处特意把健身园的设计图拿给老人们征求意见,发现天梯没有了,有老人情急之下还拨了市长热线要求保留,天梯很快被加入到设计图中。

  这里的一切,他们都无法割舍,因为那些快乐,已经成为生命中如此宝贵的一部分。

  眼看着快到中午了,刘树增大爷每天“下班”的时间到了,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陶笛,吹奏了一首悠扬的《牧羊曲》,向老朋友们说“再见”。明天,他们还会相聚在这里,对于老人们来说,即将到来的每一天,都是最好的时光。

原标题:天坛东门的健身大爷火了!高难度动作惊呆美国记者
责任编辑:黄敬伟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国家林草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严重违
  • 民进中央原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刘宽
  • 十四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杨小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打造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磁灶样板 磁灶获 福州西湖公园金秋菊展 3天迎客18万人次 晋江苏垵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遮风挡雨惠民生 光伏发电助增收 英林镇柯 以创新科技与匠心设计护航 晋江品牌闪耀 特色品类成增长新引擎 泉州糖果前三季度 深读丨“会地合作”引智 “滴灌”产业土 黑脸琵鹭连续五年来石狮湿地公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