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的“发病症状”有哪些?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总结了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转阴的“症状分析”。
第一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第二天: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第三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第四天: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第五天: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第六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
第七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检测结果很大可能转阴。
居家隔离时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1.控制外出。居家治疗人员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到达医疗机构,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3.抗原自测。根据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4.自我健康管理。补充水分,保证饮食、休息等;保持心理健康,减少负面情绪。
结束居家治疗的条件:
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