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科院首次揭秘蒙古国约1.3亿年前粪便化石 这些鱼吃了啥

来源:新华网 2021-04-20 14:59 http://www.mnw.cn/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通过对早白垩世查干察布组的7件粪便化石标本的详细研究,推测这些粪便化石可能来源于鲟形目的成员和肉鳍鱼类。这项研究由该所3名博士生主导完成。

中科院首次揭秘蒙古国约1.3亿年前粪便化石 这些鱼吃了啥

  7件粪便化石出土于蒙古国西部Tatal盆地,其中6件是螺旋状粪化石、1件是涡旋状粪化石。曾有研究表明,蒙古国Tatal盆地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有着一片广阔的水域。本次研究证明了其中生活着丰富、大量的鱼类生物,这些鱼有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的。“一次偶然机会,让这些鱼类粪便深埋水底,留存到今天,成为我们揭秘远古生物生活习性的钥匙。”研究人员说。

  粪便化石是一类遗迹化石,包含了反映其造迹者相关情况的丰富信息,对研究古生物和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涉及的7件标本,是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于1998年参与蒙古高原国际恐龙项目科考期间采集的。

  研究发现,这些粪便化石的造迹者具有肉食性类群特征。高精度的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CT)显示,这7件粪便化石标本中均存在骨骼残片和鳞片,其中还存有完整的围眶骨。研究人员推断,产生这些粪便化石的生物的消化系统环境可能并非强酸性,并不足以溶解食物中的骨骼等。

  较小尺寸的粪便化石标本中发现了疑似植物花粉,被摄食动物完整的眶下骨、成团的骨骼碎片和菱形的硬鳞片,表明其造迹者有可能是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类群,或者是捕食了植食性动物所造成的残留。

  该研究发现了4个新的粪便化石遗迹类别,研究人员推测,其中3个类别的造迹者可能与鲟形目的成员有关,另一类别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类特定鱼类产生,但有可能来源于肉鳍鱼类。其中未被消化完全的对象可能为叉鳞鱼目的成员。

  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发表。(记者 张泉)

原标题:1.3亿年前这些鱼吃了啥?科学家CT了它们的便便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央行:将从四方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
  • 吴俞萍任中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书记
  • 2025年6月江苏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本周初我国高温将达近期鼎盛 福建局部地 “海巡06”轮举办公众开放活动 大范围高温来袭,天气预报会“刻意”压低 石狮:菜花蛇溜进民宅藏床下 被消防员捕 未来几天厦门天气不稳定 体感闷热难耐 好戏连台 厦门暑假演出市场“星”光璀璨 全国奶业精英聚鹭 共探转型新路径 “厦门房票”小程序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