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阅读日,2016年中国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都呈现出增长态势。湖北读者购书量排全国第九,最受湖北读者欢迎的图书,包括《岛上书店》《世界地图:跟爸爸一起去旅行》《解忧杂货店》《摆渡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皮囊》《追风筝的人》《我们仨》《偷影子的人》《白夜行》。人均7.86本,你拖后腿了么?
今天,当当网推出了满200送100的购书活动,购书地址:http://t.dangdang.com/Scholarly_Festival。时间:4月21日至23日。
伍立杨:
“阅读可以带我们到如此生活抵达不了的地方,达到无远弗届的境界。”
著名作家、民国史研究者伍立杨对近现代历史学钻研甚深。不管多忙,他总是忙里偷闲,阅读近现代历史学的著述。“像王桐龄、缪凤林、陈恭禄这些史学巨匠,他们现在很少被人提到,但他们的学术著述,并不仅仅是学术成果,更是值得欣赏的作品。他们的见识,文采,对历史事件所进行的举重若轻的高度概括,总结,都令人非常震惊。有文学评论家说,当代文学从整体上,并不在现代文学的水准之下,我同意。但是,这个观点,用在当代历史学上,就绝对说不通。我个人认为,当代的历史学研究,整体水准,要向前辈学习的还有很多。”
“读来犹如重返历史现场,感受时代的激情与回响”
《联大八年》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
一九三七年,日军侵华,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一九三八年,三校再南迁至昆明,旋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九四六年,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于五月四日结束。联大八年,正是中国抗战之八年,“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在西南联大宣告结束,三校返回平津之前,西南联大的学生社团《除夕》社的学生们,为使更多的人了解西南联大的这段历史,自发约稿、编撰,自筹经费出版,编成《联大八年》,书名由闻一多亲笔题署。《联大八年》初版于一九四六年,至今被学界公认为是关于西南联大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美国著名汉学家易社强,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偶然读到这本书,深感震动,下决心研究西南联大,写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尘封60余年后,《联大八年》由新星出版社首次再版。
全书由“历史回顾”、“联大生活”、“联大教授”三部分组成。“历史回顾”介绍了联大校史上一系列比较重大的事件,如倒孔运动、五四纪念活动、壁报活动、文艺活动等;“联大生活”包罗甚广,既有跑警报这样别致的“教授生活之一章”,也有衣食住行之类“片断的回忆”,还有助教、兼差、从军、译训、社团等各种生活实录;“联大教授”前三篇文章讲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教授介绍》一文由学生写老师,刻画出联大教授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形象,读来别有风味。
三千五百里的徒步集体旅行,三千个日夜的弦歌不辍。关于西南联大的著述很多。伍立杨说,与其看后来人的发挥、解释、研究,不如直接看联大人第一手的原始材料。“看他们怎么从天津、北京,到长沙、昆明。大部分都是徒步,一路上住鸡毛店,每天的日记,很有趣味。读来犹如重返历史现场,感受时代的激情与回响。”
“有浩浩荡荡的抒情,可以直接嗅到草原、高山的气息”
《白轮船》艾特玛托夫 著
“读中国历史、古典的书多了,又突然对外国文学感兴趣,就想调节一下脑筋。我就把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重读了一遍。”读了以后,伍立杨说,“深受启发和震动。艾特玛托夫现在很多年轻人估计不太熟悉了,但比较年长一些的人,包括像张承志、路遥等作家,也非常推崇这部小说。张承志看了以后对中文译者说,他恨不得倒背如流。”
很多人知道《白轮船》,是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书中引用了《白轮船》中的一支歌。“有没有比你更阔的河流,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涅塞?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涅塞?”这忧伤的基调、淡淡的心绪,正是这本讲述吉尔吉斯林区中一个小孩子悲伤命运的书的基调。《白轮船》是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发表于1970年,被认为是作家的巅峰之作,作家把神话、幻想与现实三条线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深刻揭露了人与自然、善与恶这样的社会问题,由此也被评论界称为典型的自然哲理小说。“他的文学成就,在我看来,比很多诺奖作家还好。艾特玛托夫是抒情小说的天才。在他的文字中,可以直接嗅到草原、高山的气息。阅读起来,那真是浩浩荡荡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