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莆田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仙方言含文读白读语言系统 一个“吃饭”念出三个音

来源:闽南网 2015-04-08 13:58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闽南网4月8日讯 您知道“吃饭”的莆仙方言怎么说吗?答案不止一个。“明明是同一个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读音,实在让人费解。”近日,有读者向本报《听乡音·识莆田》栏目提问,称莆田方言中常有一词多读音的现象。专家解释这是方言中文读与白读共存的表现,其中文读为书面语言,白读则大量存在于口语中。对于即将消逝的文读,文化人士已经着手抢救录制音像资料,这些资料将进入莆田市博物馆播放。

市民:一个“吃饭”念出了三个音

  来自江西的龚先生在莆田工作已有5年时间,对莆仙方言还是懵懵懂懂。龚先生说,《海峡都市报》乡音栏目开栏以来,自己一直在关注。“栏目的文章用通俗的语音解析莆仙方言,外地人看着也觉得挺有趣的。”龚先生表示,自己现在对莆田方言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想分享自己的一个疑惑。

  “我常常听莆田人说吃饭这个问题,发现方言中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吃饭有三个不同的发音。”龚先生说,自己一开始听的时候就蒙了,一直好奇为什么一词会有三个发音。龚先生告诉记者,他尝试询问了身边的一些同事,但大家似乎也不是很明白,只说是日常口语的习惯。

  莆田地方文史专家林春明告诉记者,龚先生所说的三种读音,在方言中按照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叫“吃饭”、“吃昼”和“吃糜”,其中后两种是白读的形式。林春明解释道,昼是白天中接近中午的时段,糜则与“米”同音,莆田人用文读和白读的形式来区分三顿不同时段的饭。

专家:方言有文读和白读都需要抢救

  林春明告诉记者,方言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衣服,方言喜欢叫“裳”,这是文读。桌子,方言中用白读则叫“床”。莆田许多大姓人家都是从中原迁移而来,并带来了中原古音,在与本地土著方言的结合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现在的莆仙方言。“这也使得方言中有了文读和白读两种语言系统。”文读作为书面语言,是古时候的官方语言,以中原古音为主,在古时使用人群一般为文人学士,现在在戏曲中比较常见。白读则大量存在于口语中,古时候人的常用语言,也成了现在莆田人的口头语言。

  林春明坦言,自己和文人朋友担心莆仙方言早晚都会消亡,而现在最早消失的就是文读。林春明说,在古代的私塾教育中,教学都是使用文读。林春明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年轻人直接从字面意思上用方言翻译某个成语,以为就是文读。结果就成了半方言半普通话的发音,完全不正宗,“如果用文读来念诗词,难度还是很大的”。

  “现在会文读的都是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这些人以前受过私塾教育。”林春明告诉记者,为了抢救文读,莆阳书院联谊会的文化人士便登门拜访这些老人,请他们用文读来叙述莆仙方言,“我们录下来作为音像资料,现在文化部门也很重视,将来这些资料是要放入莆田市博物馆播放的。”

  林春明表示,相对于文读,白读作为口语,处境会相对乐观,但也属于要保护抢救的本土文化。(海都记者 陈小芳)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五一”将至,福建省“双减”办最新发文
  • 把氛围拉满 把体验做足 政和整合文旅资源推
  • 武夷山市推出“五一”假日旅游暖心措施 保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徐冬冬晒真实肚子 展示健康美 石狮市委一季度工作会议召开 周杰伦晒母子自拍 透露妈妈几乎每场演唱 石狮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石狮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开展节前安全检查 向新而行,打造数字福建“升级版”​—— 石狮市职工文化惠民活动精彩上演 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评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