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莆田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残疾人事业发展五年回顾 助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湄洲日报 2018-02-07 10:34 http://www.mnw.cn/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市委书记林宝金到仙游西苑乡凤山村调研扶贫工作并看望困难残疾人。

  自2013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坚持协调发展、统筹规划,以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施办实事工程为载体,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大提升,广大残疾人得到了大实惠。

  市长李建辉到市特教学校调研残疾人教育工作。

  ■完善惠残助残政策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拿出更实、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的措施,推进解决各类残疾人群在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更多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

  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莆田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在省政府优惠的基础上,创新率先推出23条惠残政策,涵盖残疾人社会保障、扶贫就业、康复医疗、文体生活、融入社会、维护权益等方面,每年市、县(区、管委会)财政增加3000多万元用于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市委市政府连续五年将“助残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实施15项特惠项目,共投入市级财政资金3119万元,惠及近8万名残疾人。相关政策措施受到中国残联和省残联的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

  在机制上,直面残疾人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细化扶残助残配套措施,在6个保障方面先后出台19项残疾人普惠政策,投入资金1.7亿多元,惠及近8万户残疾人,在制度上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民生。在全省率先建立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补助制度,并为持证残疾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在全省率先将所有持证的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将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实现残疾儿童康复补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出台鼓励安置肢体重度(二级以上)、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补贴,将盲人医疗保健按摩机构列入医保定点服务机构申请范围等。自2013年起,政府为所有持证残疾人代缴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社会养老保险的最低档次的个人缴费部分。将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纳入“造福工程”大盘,并实行叠加优惠政策。自2017年起扩大对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和护理补贴对象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出台了残疾儿童学前救助制度(每学期每人500元),率先实现了残疾人及其子女助学全覆盖。目前,有12480名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有39092名老年残疾人领取养老金

  ■助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

  我市在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文体、维权等工作上,出实招、求实效,帮助广大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扶贫就业有效推进。每年举办多场残疾人和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全市县级以上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常年免费开展残疾人就业登记、推介等服务;实施超比例安排就业奖励、扶持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鼓励接纳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中介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奖励办法等5项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措施。五年来全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5亿元,下拨1056.5万元扶持残疾人发展生产和残疾人就业。完成4937名残疾人精准扶贫对象建档,已脱贫1117户2205名残疾人。

  康复服务不断优化。下拨精准康复补助436.14万元,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出台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对象提标扩面优惠政策。实施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实现辅助器具适配补助“全覆盖”。开展光明行动计划,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康复室24个,为精神残疾人提药费和住院费补助,全市有4.1万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教育助学成效明显。落实贫困残疾人家庭及子女普通中、小学助学制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全部享受“三免两补”政策。为全市799名适龄未入学重度残疾儿童建档;为残疾学生参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帮助。五年来共为1737名残疾人或贫困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补助223.9万元。

  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广泛开展法律咨询、宣传等活动。为全市听力、视力残疾人提供信息通信产品优惠服务,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等。在全省率先出台C5驾照补助政策,免费为66517名持证残疾人办理爱心卡并落实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的优惠政策。成立法律援助站,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文体宣传成果丰硕。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市委市政府重视残疾人工作的举措和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事迹。率先建立促进残疾人文体发展工作机制,对残疾人参加全省、全国及国际性残疾人文艺、体育赛事获得名次的运动员给予相应奖励。举办残疾人公益演出、文艺汇演等。培育特奥运动员815名,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153名,组织13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各项赛事,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级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8枚。

  ■优化爱心扶残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把助残志愿服务列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内容,不断健全助残服务机制。各级残联成立志愿者联络站,形成服务网络;市残联成立妈祖莆阳助残支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了常态招募助残志愿者制度,目前全市在海西信息系统注册登记助残志愿者25200人。五年来全市开展助残志愿服务86场3800多人次。

  发动热心人士扶残助残,每年举办“爱的每一步”公益募捐活动,筹集到爱心善款专款用于救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五年来,有30多家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1000多名爱心人士捐赠爱心善款1200多万元,有2万多名贫困残疾人受益。

  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54个乡镇配备了66名乡镇残疾人工作联络员,所有村(社区)成立了残协,配备了940名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

  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建设,新建3所公办“福乐家园”(仙游县、秀屿区、涵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扶持13家康复训练服务机构发展,建设14家“福乐健身站”、3家“福乐适配站”、2所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为一体的“福乐幼儿园”、19所“福乐书屋”和6个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市、县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5个,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残疾人的康复、托养、教育、就业、文化生活和融入社会提供便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乘着十九大的东风,我市将牢记为残疾人谋幸福的神圣使命,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为加快实现全市残疾人小康梦不懈奋斗,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文/图 记者 刘永玉 蔡昊 周凌瀚 实习生 刘丹)

原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过去5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纪实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走出去,广阔市场在“南方”
  • 福建17件专利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其中1
  • 向远 向深 向蓝——三个维度看福建如何增强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重庆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 泉州市鲤城区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委揭牌成立 最新公布!鲤城通过一批人事任免! 启动抓拍!位于鲤城这5个路口! 泉州链接上海!现场签约,总投资超158亿 鲤城区委主要领导一线督导生态环保突出问 向远 向深 向蓝——三个维度看福建如何增 丰泽区委主要领导调研生态环保工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