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近日公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点拟推荐名单。
本次拟推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处,不可移动文物3处,公示期自11月20日始至11月26日止。
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拟推荐单位
(2处)
1.哨所遗址
年代:近现代
类型:建筑
地址:苏平片区白青乡丰田村
简介:哨所遗址分为观察哨位、通道和值班室三个部分,面积约100平方米;整体采用乱毛石砌筑,外立面涂壳;顶部已整体坍塌。在更早期抗倭烟墩的基础上建设而成,1949年解放平潭战役时,此处为国民党守军的重要前哨。
保护范围:东至遗址所在悬崖东侧;西至遗址所在悬崖西侧;南至遗址南侧观光道路;北至遗址所在悬崖北侧。
建控地带:东至遗址所在悬崖外延30米;西至遗址所在悬崖外延30米;南至遗址南侧观光道路外延30米;北至遗址所在悬崖外延30米。
2.东边沙遗址
年代:新石器至青铜
类型:古遗址
地址:苏平片区平原镇东边沙自然村
简介:2016年考古调查时发现,东边沙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层堆积较厚,内涵丰富。既有新石器时代壳丘头文化,亦有青铜时期黄土仑文化的陶器、石器等遗物,文化延续发展脉落清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龙泉山西侧山麓;西至村庄道路;南至村庄道路;北至龙泉山山间便道。
建控地带:东至龙泉山分水岭;西至村庄道路外100米;南至村庄道路外延100米;北至龙泉山山间便道外延100米。
平潭综合实验区
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拟推荐点
(3处)
1.陈科荣墓
年代:清代
类型:古墓葬
地址:海坛片区城中村洋潮屿自然村洋潮屿山
简介:墓建于咸丰丁巳年(1857年),竖穴土坑墓,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135平方米,墓丘石构,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封顶,下有六圹;墓丘前立石墓碑;第二级墓埕中间立有砂岩材质护栏,表面风化剥落严重。
陈科荣,海坛镇侯均区(今潭城镇)洋潮屿自然村人,任海坛镇右营守备;咸丰四年(1854年)在湄洲湾堵剿红钱军战殁,清朝庭诰授陈科荣为武德骑尉,葬于洋潮屿山。
保护范围:墓园四周。
建控地带:保护范围线外延30米。
2.翻身拱渠
年代:近现代
类型:农业遗址
地址:金井片区北厝镇湖南村
简介:1974年奠基,是北厝镇湖南村农业学大寨时期建设的灌溉水渠,是平潭“农业学大寨”时期的重要遗存。
水渠依地势而建,整体采用平潭当地石材建筑,宽1米,现存长度100米,七个石拱,其中两个大石拱跨度20米,其余跨度为6至8米不等;大石拱底部距地最高6.5米。
保护范围:水渠垂直投影线外延10米。
建控地带:保护范围线外延30米。
3.乐屿岛妈祖庙
年代:清代
类型:建筑
地址:苏平片区屿头乡乐屿村
简介:建筑坐东朝西,面积约200平方米,距离乐屿岛码头约150米,妈祖庙分为前后两间,建筑山墙采用乱毛石砌筑;前间南侧山墙下部山墙修砌成菱形图案,上部采用红砖;建筑屋面已经全部坍塌,山墙大部分倒塌;面向乐屿岛避风港。在前间西侧山墙外有两块石碑,分别为“道光乙巳年(1845年)重修天后宫捐款碑”以及“道光丙午年(1846年)本宫谱”。
根据碑文记载及走访调查,该建筑为天后宫,始建年代不详,道光乙巳年(1845年)重修,解放前周边渔民曾捐资重修(具体年代不详),为周边妈祖信仰的重要活动场所;建筑于文革期间损坏。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围墙外侧。
建控地带:东至建筑东侧田地边缘;西至建筑南侧村庄道路;南至建筑南侧悬崖;北至建筑东侧民房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