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平潭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以城区环境提升整治、乡镇街区街容街貌和农村垃圾治理专项整治、市场环境综合专项整治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实验区的城乡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垃圾分类”引领新风尚
在康德世家二期出入口,这里的智能环保屋内设有金属、玻璃、纸张、塑料4个分类投放口,以及一个有害垃圾回收箱,方便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该系统是由福建平潭尚洁世家社会服务有限公司开发并投放使用的。2017年以来,实验区相关部门选定2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旅游景区、学校,3个居民小区,白青及7个行政村作为分类试点单位,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处置的管理和运行体系,逐步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目前,实验区的多个小区都投放了这样的智能环保屋,市民们逐渐养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新习惯,且已形成新风尚。仅去年,海峡如意城小区、海坛金城、万豪汇景城B区等,智能环保屋覆盖用户数已达1500户左右。今年以来,澳前镇康德世家二期、三期小区,岚城乡万嘉社区万宝嘉华小区相继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小区居民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打造“优美、整洁、宜居”的人居环境。
除了智能环保屋,实验区相关部门也在多个村庄为村民配发了干、湿垃圾桶,方便村民使用。如今,漫步村道,卫生更好了,村庄也变得更美了。
保洁服务提升高颜值
去年,实验区已全面实行农村保洁制度,四个片区设立了专门环卫机构,还实现了市场化保洁服务外包全覆盖。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初步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
同时,实验区去年在农村环境提升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城乡环卫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也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至2019年期间,共完成旱厕改水冲式公厕113座;新建城乡公厕共95座、移动公厕共12座;完成新建三格化粪池建设共13692户。
曾经,平潭某些村庄的村民们将垃圾扔到就近的臭水沟,一到夏天,臭水沟成为蚊虫滋生之所。近年来,实验区不断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提升,街道“脏 乱 臭”景象少了,“颜值”更高了。现在,行走在乡间小路,绿树红花映清水,美景随处可见。坑北村村民俞兆家的房子就在南松溪流域河道边上。“之前,这里是臭水沟,到处都是杂草、垃圾。经过整治后,溪水清澈了,杂草垃圾也都不见了,生活也更舒心了。”俞兆家说。
实验区通过对东溪、西溪、南松溪等小流域开展环境整治,2018年已初步消灭劣V类水质,个别溪流已经提升至四类水水质,其中,西溪、南松溪个别月份数据已达到三类水水质,小溪更清澈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