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强市之基、兴市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坚持把绿色作为工业发展的底色,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12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68亿元,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0年来,南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突出补链强链延链,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开拓市场、吸纳就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强化政策支撑、平台支撑、服务支撑,助力企业升规壮大。全市规上企业数量从2012年底的860户增加到了2021年底的967户,一批高成长、富有创新力的规模企业“破茧成蝶”,成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生力军。
10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展龙头企业“培优扶强”行动,实施制造业主导产业重大工程、产业链提升工程、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产业链提供创新支撑,工业创新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27家、市级技术中心51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0家。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了全球白羽肉鸡行业最完整、配套最齐全的产业集群,全球最大的白炭黑—林产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全球技术领先的ES纤维医卫材料产业园,全市工业产业体系逐步优化。
当前,我市工信系统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打造以圣农为龙头的食品加工、林产工业、旅游康养等3个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机电制造、新型轻纺、新型建材、氟新材料等4个五百亿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现代物流、教育文化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落实落细《关于加快七大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南平市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七条措施(试行)》,持续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推动我市绿色工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推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产业集中集聚。
(林奥 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