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政和分别举办竹产业设计大赛,打造“生态产业+专业人才+互联网”的互动平台;“6·18”虚拟研究院竹产业(建瓯)分院成立,形成面向全省、全国的竹产业技术交流平台,加快相关技术推广,解决竹产业技术难题;借助“6·18”海交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开展项目推介活动,积极推进林业项目成果对接……在闽北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平台的作用愈发凸显。
“让多元的平台围着林业发展转,让平台真正发挥出作用来。”昨日,市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吴建辉表示,为加快推进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发展,打开林业合作发展新空间,南平充分发挥竹产业设计交流、技术对接平台,活性炭创新服务平台,林业电商交流平台等多元多种平台的作用,更好实现了林业资源向经济效益的高质量转化。
南平市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二,活立木蓄积量居全省第一。全市现有涉林上市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2家、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3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9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6枚。
“南平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区域内林产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加之近年来我市与各兄弟地区间高速、铁路等立体交通网络的畅通,使得区域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吴建辉介绍,许多兄弟地区客商在南平投资创业,就林业方面而言,主要分布于活性炭、木竹加工和花卉产业等行业。
今年6月,在邵武举办的“张三丰杯”竹产业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上,来自各地区的优秀工业设计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而这,正是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推进林业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有益探索。“来自不同地区区域的企业、优秀设计团队通过赛会平台,进一步对接了解彼此的需求,更好促进了设计成果产业化转化,继而使传统竹产业实现创新发展。”此次设计大赛参与者之一的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钭祖军说,赛会平台发现和集聚更多专业设计人才,加强彼此交流合作的同时,有效推动南平乃至全省、全国竹产业升级发展。
当各种平台发挥作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的林业发展也将有更大作为。南平市林业局与福建省活性炭行业协会筹划共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搭建活性炭产业会企协作创新联盟,邀请中国林学会、中国林科院专家指导,为全省活性炭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依托“中国百合之乡”延平、“中国丹桂之乡”浦城等优势,以建成集种质资源保护、品牌宣传、观光游览等为一体的花卉种植示范区为平台载体,推动我市花卉产业发展,增进与周边兄弟地区间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吴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