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郑女士致电闽东日报反映她碰到的一件头疼事:她的母亲从朋友处得知一款进口痛风药疗效明显,要求郑女士到某代购网店为她购置这款名为“痛风灵”的药品。但郑女士登录了该网店后,却发现该药品没有任何批号。郑女士找到业内人士咨询,被告知这类未取得国内销售资质药品,按相关法律法规属于“假药”。
郑女士将这一情况告知母亲,但铁了心的母亲却怎么也不听劝,令她很是为难。
记者了解到,在网上购买进口药品的情况在市民中并不鲜见。究竟这类国外代购药品是否安全,记者进行了调查。
代购网店
各类药品五花八门
记者登录某网上购物平台,在搜索栏中输入“印度代购”,共检索到各类网店信息400多条,其中大多为达卡他韦、索非布韦等印度药品的代购网店。其中生意最为“火爆”的一家名为印度塔塔代购的网店,短短6天内的销量已达140件以上。
记者随后又在该网上购物平台输入“药局”进行搜索,出现了众多保健品专营网店信息,但也夹杂着部分国外药品代购网店。在这类代购网店的产品名录中,有高达万元的乙肝博路定,也有低至数十元一盒的小儿感冒药,种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记者点击进入了其中一家网店,发现店内销售的日本各类代购药品多达40余种。
在与该网店商家的交谈中,记者质疑售卖的药品是否有质量保障?该商家回答,药品是其老公从日本处方药局购买的,保证正品。而当记者问及是否具有国内相关机构批准的销售资格时,商家答复:经营的是日本处方药,国内无代理商,并无相关手续。
“没有相关手续是否属于非法经营?”当记者提出这一问题后,该卖家不再搭理记者。
市食药监局
未取得相关证书的均不合法
对于网上销药行为是否合法,记者走访了市食药监局。
“凡是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或网店均不合法。”市食药监局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管科负责人介绍,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有着严格要求,需具备以下条件:是依法设立的药品连锁零售企业;进行交易的网站已获得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资格;具有与上网交易的品种相适应的药品配送系统;具有执业药师负责网上实时咨询,并有保存完整咨询内容的设施、设备及相关管理制度等。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可要求网络商家提供相关证书,如果无法提供,则属于非法销售,其所售卖的药品质量极难保证。
对于已购买的进口药品,可通过哪些方式鉴别真伪?该负责人表示,消费者首先可查看药品的外包装是否有中文标识。若药品在外包装上均是外语,则该产品属于非法。对于有中文标识的药品,则需进一步查看外包装上是否标注有《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港、澳、台地区药品不在此范畴,标注的是《医药产品注册证》号)。若未有注册证号,则属于假药范畴。对于有具备注册证号的药品,消费者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数据查询子栏目中进行查询。药品外包装上如有标示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还可登录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输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精准查询。
医生
使用药品忌讳跟风
“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有患者在朋友推荐下在网上购买药品进行使用。遇到这类情况我都会进行劝阻。”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苏林表示,目前网上代购的进口药品真假难辨,并且很大一部分都未经正规部门审核把关,安全性无法保证。
“在药品的使用中,最忌讳的就是跟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发病原因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疾病,药品的使用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果盲目服用药物将产生反作用。以痛风灵为例,该类药品主要适用于急性发作的痛风病。但如果在缓解期内使用,不仅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还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苏林说。(记者 茹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