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闻 > 正文

罗源:村村能“造血” 生财有门道

来源:福建日报 2023-10-07 12:11 http://www.mnw.cn/

  日前,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师生团队走进罗源县凤山镇苏区村,与当地开展合作对接。该校挂职干部、苏区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宋涛围绕苏区村做大做强蜂蜜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关做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得知这个搬迁安置村把村集体经济做得风生水起,师生们赞叹不已。

  “我每年都会分到一笔钱,生活过得红红火火,村容村貌也大变样。”苏区村村民叶幼金说。1997年,该村从海拔800多米的连罗交界“山头面”搬迁至此,村里最初仅有20亩空地,发展到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经突破百万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能?2019年以来,罗源县立足村资源散、合力弱的实际,探索盘活闲置资产、“乡村企民”党建联建、“党支部+协会”、“党支部+合作社”等创新机制做法,使一个个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逐渐拥有属于自己的“造血库”。如今,罗源县189个村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连续3年稳定在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在全县占比超60%。

盘活资产

“城中村”的幸福变迁

  凤山镇属于罗源县城区,农村村民搬迁安置至此后形成城中村。城中村中的村落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村集体经济,如何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唤醒沉睡的集体资产,并实现有效保值增值,成为摆在村干部眼前的问题。

  苏区村安置在凤山镇城区南部莲花山公园脚下、104国道旁。“我们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在村前荒地上做文章。”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苏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项国盛向村“两委”及村民提出了他的建议。经过协商、讨论,村里决定拿出50万元补贴款,购买村前15亩多的荒地。村党支部通过土地流转,在荒地上建起厂房,并开展招商引资。最终,曾经的荒地变废为宝,建起近1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年租金从2003年的13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近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除苏区村外,通过旧城改造就地安置的岐阳村也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持续做大村集体经济。岐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鹏告诉记者,该村搬迁后,村民们将所获得的拆迁款交由村集体统一运营,购置了40间店面并出租。现在,这些店面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0万元的固定收入。同时,城关村也将闲置土地置换成商场商铺,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24.92万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全县也在更高层面上盘活村集体经济。“通过县、乡、村三级分级筹措的办法,罗源县集中汇总了2958.2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罗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向锋说,早在2019年,罗源县就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各乡镇、村共筹措1958.29万元,委托有实力的市属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作,以“集体入股”方式增加各村村集体“托底收入”。今年,该县对接当地建发公司,投入1000万元用于凤山镇中心市场改建项目;同时,将剩余的1900万元继续委托市属国有企业进行运作,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村企党建联建

激活自身“造血因子”

  “村里美食街项目顺利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碧里乡碧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继灯说,碧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由2019年的32.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74.96万元。

  碧里村位于罗源湾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过去,村内没有主导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大多外出务工。2020年,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入驻该村,产业工人、外来人员急剧增多。

  如何把握机遇更好发展?“乡村企民”党建联建的破题方法应运而生。“所谓‘乡村企民’党建联建,就是依托村里的企业力量,形成以乡带企、以企助村、以村惠民的乡村振兴新格局。”陈继灯介绍,通过“党支部+企业+闲置资产”发展模式,村里谋划生成“碧里湾美食街”项目,以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

  在该模式的推动下,通过党建金融助理帮助申请“福村贷”资金50万元、华东船厂出资60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整合资金60万元,碧里村在短时间内顺利地筹集170万元启动资金;同时,溪边村、廪头村、新澳村等兄弟村庄看到了项目发展前景,各投资10万元,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加入项目。

  叠石村海拔较高,常年云雾缭绕,病虫害少,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几年前,罗源生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驻该村,在村里承包1500多亩的茶园,每天可加工茶青5000~10000公斤,每年可加工干茶叶约25万公斤,有效带动了叠石村及周边村庄的茶产业发展。

  “通过企业带动,村里200多户茶农每户每年能增加1万~2万元收入,还有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中房镇叠石村村干部说,村民的就业稳定了,收入增加了,种茶积极性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逐年节节攀升。

“党支部+”模式

党建引领产业链

  罗源县是“中国秀珍菇之乡”,起步镇下长治村则是食用菌种植核心区的中心村之一。2014年,该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实现脱贫摘帽,村里探索出一条“将党旗插在产业链上”的乡村振兴路。

  “下长治村已连续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下长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江亮介绍,该村主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挥食用菌主导产业优势,发展菇姑农场、食用菌周年化生产基地等项目,还成立巾帼食用菌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将食用菌栽培面积扩大到200亩,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农户种植秀珍菇。

  罗源县各村因地制宜,根据本村特色,打造不同形式的“党支部+”模式。西洋村是山区村,主导产业为花卉苗木,为使花卉苗木产业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该村探索“支部+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该村还成立罗源县花卉苗木协会,为300多名会员提供花卉苗木行业信息服务、推广技术等,成功搭建起了花农和党支部之间沟通的桥梁。如今,西洋村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的村民达2000多人,村内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5400余亩,福州市区80%以上的城市绿化、道路等周边景观盆栽出自西洋村花农之手。而今,当地花卉苗木产业年产值已达5亿元,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原标题:罗源:村村能“造血” 生财有门道
责任编辑:曾少林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将于明日在福建举办
  • 福茶天山行 | 2025年“福茶天山行”系列活
  • 省政协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省政协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2025渔业周·渔博会在榕开幕 结“粮”缘 施“粮”法 谋“粮”策 第二十一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开幕 省领导赴龙岩调研学习教育和产业链党建工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两岸社区服务恳谈会在 十三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主创新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