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办”
在宁德干了两年,福建省委又调他到福州工作。
他说:“在闽东时间虽短,但是工作体会很深,跟大家感情很好。离开这么多年了,闽东还是我最感亲切的地方。”
1990年,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福州主政期间,他最令媒体和民众眼前一亮的就是打造“马上就办”的效能政府。
在福州市委大院里,4个大字——“马上就办”十分显眼。
这个起源于他在推动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时,不满政府工作效率,所以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后来“马上就办”出现在福州市委大院和行政服务中心,时刻提醒官员注重效率。
他曾向媒体解释:“‘马上就办’不光是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人们审慎地做出最快反应。每个人都有这种敏感,福州的事业才会保持年轻。”“九五”前的十多年间,作为沿海地区的福建省成为改革开放重点地区,全省经济总量排名由全国第22位上升到第12位。
1999年,习近平调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当时福建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第8位上升到第6位。
1999年后,福建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国有资产流动重组;集中力量加强基础建设,例如建设高速路,以此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最重要的战略就是;按照“巩固东南亚、加强港澳台、拓展欧美日”战略,大力拓展对外贸易,积极吸引外资。
这一系列举措让福建经济保持了较快速度,1999年到2006年间,平均增长率达12.58%。
他尤为看重闽台合作,2002年,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闽台合作是篇大文章!”
2001年,福建抓住台湾岛内产业转移的契机,吸引了台湾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落地福建。同时,厦门修建了全国第一座台商会馆——厦门台商会馆。到2001底,福建累计实际利用台资88.79亿美元,约占祖国大陆实际利用台资的30%。
同时,他继续在推行政府的高效。据《福建日报》报道,2002年8月23日,他在福建省全省编办主任会议上就再次要求建设高效行政体制。
他也是一个典型的研究型官员,从1995年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开始,他一直在各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例如《福州经济的发展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乡镇企业跨世纪的飞跃》、《开创农村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新局面》《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
2002年10月4日,他还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了文章《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首先提出了“晋江经验”和“晋江模式”。他认为晋江市是福建改革和发展的缩影,深入研究和借鉴晋江经验,对在新世纪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在清华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被调至浙江省,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