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习近平政治生涯中重要一站,他在此历练了17年半。
“我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福建度过的。”2006年,他在接受《厦门日报》记者专访时评价这段从政岁月。
习近平在福建调研(资料图)
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福建的感情。2010年3月4日,两会期间,已经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他来到福建代表团驻地看望代表。
据新华网报道,落座后,他对福建代表们深情地说:“我是1985年到福建工作的,先后在特区厦门、山区宁德、省会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了17年半,亲身经历了福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过程,与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同年9月,他又到福建考察,用了4天时间,从省会福州,到闽东宁德,再到特区厦门,一路下来,追忆往昔,他甚为感慨:“我为能亲身参与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感到十分自豪。”
1985年,习近平从河北正定县前往福建厦门市任副市长,凑巧的是,履新那天正是他32岁生日。
从河北到东南沿海的厦门,这一步是一个很大的跨度。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身为中国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厦门此刻也变成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重镇。
作为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了更多的经济自主权,让这座曾经只是安静的海防小城,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
2006年,习近平在接受《厦门日报》专访谈及到厦门初衷时坦言:“我当时很踊跃地到厦门来啊,就是想来尝试对改革的实践、对开放的实践。”
当时在中国经济特区的领导中,很少有像他那么年轻的,曾一度让很多外宾十分惊讶。
厦门3年是最艰苦的学习过程,这是他第一次亲历城市的管理和发展。
他说:“我总感觉,这3年是全面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苦、刻苦的学习过程;一是,这个岗位你本来没有做过,二是,特区工作谁也没有经验。可以说,双重的欠缺,在特区得到了一种补充,厦门给了我人生许多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