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不满意,厦门一位网友给卖家打了一个“中评”,没想到频遭卖家电话骚扰;福州市民郭女士网购了一款品牌香水,她怀疑买到了假货却遭遇鉴定难,他们想投诉这些看不见的“对手”,摆在他们眼前的却是异地维权成本问题,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放弃。
福建省网民的网购维权能否“本地化”?对此省消委会投诉监督部主任段建平告诉记者,近年来,福建省网购的投诉正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各地消委会只能受理本辖区内的消费纠纷,对于异地维权,福建省消委会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只能移交给被投诉的商企所在地消委会,福建省网购维权“本地化”还在探索中。
案例
“中评”后深夜频遭电话骚扰
今年7月27日,厦门网友陈思(化名)通过网购,买了一款钱包。
“我同学也有这款钱包,我觉得好看就去网购了一个。”陈思说,收货后,她觉得网购的钱包有色差,与同学手中的同款钱包进行比较,感觉质量也没有同学的好。
由于钱包的价格也不贵,陈思也就没有和商家理论,在评价时,她在“是否跟图片相符”这一选项打4颗星,其余都给5颗,算是一个中评。
陈思说,7月30日深夜,她被电话铃声吵醒,看到是陌生电话,她当场就挂断了,倒头继续睡。“刚刚按掉,第二个电话又来了。”
陈思接起电话后,卖家希望她将中评改为好评。刚开始,卖家的态度还算不错,没有说难听的话。但陈思觉得卖家深夜打电话就为了这么点事,有点小题大做,就告诉对方,不要半夜打电话,有事明天再说。
第二天晚上9时许,陈思又接到了卖家的电话。陈思认为钱包的质量和描述的不一样,给“中评”是很合理的,坚决不改。随后,卖家挂了电话。
原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连续几天,陈思都会在深夜接到骚扰电话,其中8月8日凌晨,骚扰电话整整持续了一个小时,陈思不得不将手机调成静音。由于是异地交易,陈思不知道该找谁投诉,无奈之下,只能在微博上大倒苦水。
而此前据媒体报道,网购给中评或差评,除了接到骚扰电话外,一些消费者甚至收到“寿衣”等包裹的恐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