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建:潮头踏浪,铺就碧海通途

来源:福建日报 2025-10-22 08:42 http://www.mnw.cn/

  东南潮涌,千帆竞发。金秋十月,从福州港江阴港区到厦门港海沧港区,从泉州湾到湄洲湾,岸桥高耸、塔吊旋转、巨轮穿梭……

  “十四五”期间,福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推动建设海洋强省取得新成效。2025年预计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5亿吨,其中集装箱1850万标箱,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21%、7.5%。

  可停靠世界最大的邮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矿石船等,湄洲湾港罗屿40万吨级码头对台铁矿石中转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覆盖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个港口……港口与航线不仅串联起货物与贸易,更支撑起福建向海图强的开放格局,为畅通“双循环”注入深蓝动能。

“航”迹成网

蓝色动脉越织越密

  10月初,夜幕下的福州港江阴港区灯火璀璨,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地中海维安娜”号在夜色中满载而来。依托港区数智中心统筹调度,自动化桥吊、自动化轨道吊与自动驾驶水平运输设备无缝联动、高效堆叠。以每小时30.3自然箱的平均单机装卸效率,完成全流程智能作业后,这艘巨轮满载“福建制造”驶向大洋彼岸。

  在2024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榜单中,福州港从403个集装箱港口中脱颖而出,跃居全球第二,显示出不俗的发展潜力。

  厦门海沧港片区 林梓健 摄

  5年跨越,厦门港、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在全球排位分别较“十三五”末上升9位、5位。从“总量增长”到“集约发展”,打造集装箱、大宗干散货、液体化工等8个专业化码头集群,全省沿海港口能级效率同步跃升,由“大”向“强”迈进。

  能级跃升,始于设施升级的底气。“十四五”期间,我省增大港航建设投资强度,累计完成投资超360亿元,预计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全省10万吨级以上泊位增至43个。

  基础设施的规模化、专业化升级,直接转化为吞吐效能的突飞猛进。“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货物吞吐能力超1亿吨,其中集装箱约300万标箱。全省船舶运力突破2000万载重吨,居全国第六,其中集装箱运力37万标箱,居全国第二。

  泊位是港口的生命线,航线则是联通内外的“蓝色高速公路”。“十四五”以来,我省织密“海上丝路”,航线网络全球化布局步伐加快,约310条集装箱航线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座主要港口。

  10月初,新加坡籍“腾达”轮在完成装卸作业后缓缓驶离厦门港海天码头,前往最终目的地菲律宾马尼拉。至此,我省港口已开通东南亚航线达65条,进一步夯实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合作的物流支撑。

  瞄准更高效、更经济、覆盖面更广的目标,融入北极航运体系,9月,福建首条“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启航;同期,全省首条直航南太平洋岛国航线正式开通,地中海航线不断加密……

  随着国际物流通道拓展,福建及其腹地的物流自主可控和安全韧性也显著增强,更为外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外贸进出口1.42万亿元。其中出口船舶151.7亿元、同比增长45.4%;出口各类汽车159亿元、同比增长57.6%,出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港启新程

数智低碳双轮驱动

  泊位旁,四五十米高的岸桥驾驶室里空无一人,操作员坐在数公里之外的监控室里,一人就可操控机器精准装卸;无人集卡“不知疲倦”,自动规划路线,灵活避障,还能实现与有人集卡的混合编组运行。堆场里,装有上百个传感器的自动化龙门吊布放货箱井井有条,“AI之眼”在高空瞬间识别箱体编号完成智能理货……

  整个作业流程无工人介入,却秩序井然,整体效率较传统人工码头提升20%。这是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码头厦门远海码头的作业情景。

  坚持数字赋能,以“智”逐新。“十四五”期间,福建先行先试,在厦门远海码头布局5G应用,在厦门海润码头完成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打造智慧港口建设的“福建方案”。

  目前,全省15万吨级以上外贸集装箱码头实现智能化或自动化操作系统全覆盖,30万吨级以上干散货码头具备自动化作业技术。厦门港、福州港等智慧物流平台广泛应用,上线“丝路海运”智能集装箱,实现物流链全程可视化监测、全天候实时跟踪。

  向“智慧”要效率,更要向“绿色”要效益。坚持绿色低碳转型,5年来,福建港口建设降“碳”焕新。

  江阴港区全景图 钟健 摄

  “十四五”期间,港口岸电设施覆盖全省沿海港口77.6%的非油气化工泊位,其中集装箱和5万吨级以上大型散货泊位覆盖率达90%;全省沿海港口作业机械新能源占比突破50%。2024年,全省沿海港口年度岸电使用量近1400万千瓦时,节约燃油消耗超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600吨。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7个码头获评“亚太绿色港口”,8个码头获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

  港机装备迭代升级,船舶也加快扩“绿”更新。“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新投入电动营运船舶24艘。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厦港拖30”入列,纯电动高端内河游船“闽江会客厅”、纯电动海上旅游客船“屿见77”先后投入使用……到2025年6月,我省已建、在建电动船舶数量占全国34.5%。

  “以前集装箱从江西经铁路到码头要经过多次转运,现在海铁联运‘双向直通’,作业时间缩短20%,成本降低10%。”在江阴港区铁路物流园,福建省福营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灵灵指着忙碌的联合调度中心介绍。

  一头连着海运的“巨轮优势”,一头牵起铁路的“陆网活力”。5年来,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进出我省港口的集装箱71.99万标箱。开通“昌厦—港通”“襄阳—厦门—东南亚”等海铁联运班列,我省正在构筑贯通闽赣、闽鄂的陆海新通道。

  闽江干流复航,南平港正式开港,500吨级船舶正常通航,集装箱班轮常态化运营,年货物吞吐量达27.31万吨,江海联运更是打开了运输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篇章。

港兴城兴

临港产业“聚宝盆”放大

  港口升级,带旺产业。江阴港区周边,万华化学、中景石化等龙头企业集聚,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罗源湾内,依托港口大宗散货储运优势,支撑起钢铁、电力等临港产业发展。

  “港口就像磁场,吸引上下游一起落地。”江阴港风能集散中心内,风电叶片叠罗汉般码放整齐。从这里出发,28批223片叶片远销海外。江阴港区跻身全国风电设备作业核心港口,更托举起全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

  协调海关、海事等部门开辟“企业自有码头直装出海”绿色通道,实现“出厂即装船”无缝衔接,2025年以来,已有超6700辆新能源重卡从宁德港扬帆出海,成为“中国智造”的出海标杆。

  中广核宁德200MW海上光伏项目 刘超超 摄

  新能源汽车滚装、海上光伏产品、重型储能箱等新兴货类相继落地,港口对全省产业的支撑力持续增强。“码头能级上去了、危货堆场更规范了,我们的重型储能集装箱才能‘出厂即装船’。”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物流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港口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依托港口,全省形成了冶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建筑、纺织鞋服、石油化工等六大重点港口经济产业集群,呈现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多维发力态势。2024年,福建沿海港口经济增加值7568亿元,居全国沿海第4位。全省沿海各市港口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均高于全国海港城市平均水平。

  5年来,从“通道”到“引擎”,从“装卸”到“智造”,港口与航线的每一次升级,都在为海洋经济注入新的“蓝色动能”。

  “十五五”即将启航,从海岸出发,驶向星辰大海,福建港口继续鼓帆奋进,向海图强。(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原标题:福建:潮头踏浪,铺就碧海通途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宁德:科技星火点燃产业新引擎
  • 莆田最新人事动态
  • 三明尤溪: 黑木耳下田 增收大半年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泉州晋江:向日葵花海,阳光下的美丽邂逅 (视频)
    泉州晋江:向日葵花海,阳光下的美丽邂逅 (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600多人参与博创赛交通服务保障工作 2025福建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 漳州19个 南欧九国呼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不 10月秋播忙 晋江胡萝卜进入种植季 禧红20 海原农特产品直达漳州餐桌 博创赛:千人招聘专场广纳才 俄美外长进行“建设性讨论” 特朗普称不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海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