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期间,福州、厦门两大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集中登场,展现了福建全国领先的创新态势和前沿发展理念。
“养殖户:郑舜;核准水土滩涂面积:695平方米;核准养殖品种:鲍鱼;核准养殖方式:筏吊式……”现场,一本连江县黄岐镇水域养殖凭证被展会观众竞相翻阅。作为福州养殖海权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这“红本本”有效打通了海洋资源要素流动的通道。
改革过程中,福州探索养殖海域国家所有权、村集体使用权、渔民个人经营权“三权分置”:村集体在取得毗邻养殖海域不动产权证书和水域滩涂养殖证基础上,向渔民发放体现其合法养殖的凭证;渔民可以凭养殖凭证向银行申请审批便捷、利息优惠的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集体养殖海域使用权通过平台流转交易额突破31亿元。
厦门展区则围绕海洋产业和生态保护两大主线,全景呈现示范成果——
看海洋新兴产业聚势突破: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领域,瞄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立体观测、船舶通信导航、防腐防污材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多个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海洋信息与数字化领域,形成多个典型应用场景,参与研制我国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文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领域,形成以海洋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和海洋物种资源开发为主线的海洋生物开发利用产业链;现代渔业领域,育成绿盘鲍等13个国产水产新品种……
看美丽鹭岛创新蝶变: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落地厦门;五缘湾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成为全国典型案例;观音山、鼓浪屿、同安湾等沙滩先后修复;建立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格保护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白鹭等生物;重构红树林湿地,红树林面积由2000年的32.6公顷增加到如今的173.9公顷;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累计完成海洋碳汇交易21万吨,交易成交量占全国80%……
2018年,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发文,支持福州、厦门等14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承担着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重大创新示范任务。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牵引,福建海洋经济帆满风劲,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规模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三。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海水养殖产量、海洋种业规模等指标居全国第一,全省海上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电动船舶全产业链;海洋科技创新动能进一步增强,建成120个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攻克全球最大26MW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海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2.6%,海洋碳汇试点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海洋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67家,通达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座港口……
立足新征程,福建致力于在更高起点上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海洋产业高地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为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