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海都记者南沙行 游龙潜海夜捞观赏鱼

来源:海峡都市报 2013-01-25 08:11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美济礁礁盘内,一艘渔船漂浮在平静的海面上
美济礁礁盘内,一艘渔船漂浮在平静的海面上

白天拍摄的美济礁海底
白天拍摄的美济礁海底,五彩斑斓的热带观赏鱼悠游珊瑚礁之间

渔民钻出水面,手上的渔网里已捕到一条观赏鱼
渔民钻出水面,手上的渔网里已捕到一条观赏鱼

  潜海捕鱼,就靠一根简单的呼吸管,这种独特的捕捞方式可上溯至宋朝,是闯荡南海的中国渔民代代相传的看家本领。昨日傍晚,美济礁的渔民,给记者表演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绝活。老渔民如游龙潜海,一下子就捞上来二十多条观赏鱼,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南海的美丽和富饶。他们不仅继承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捕捞方式,还继承了向海而生、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

  如果一切顺利,“海都‘渔家乐’,记者南沙行”的特派记者将于今天上午从美济礁启航返回三亚。

【航海日记】

老渔民潜海就叼一根呼吸管

  美济礁终年气温都在25℃~30℃,水温也在27℃左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美济礁成了珊瑚和热带观赏鱼的天堂。

  渔民说,去年7月,他们曾运一船老虎斑和2000多条观赏鱼回三亚,被一抢而空。这让礁上的渔民多了一项产业,就是捕捞观赏鱼。

  观赏鱼是怎样捕捞的呢?记者找到了船长邓老大,他神秘地说:“天黑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晚上6时许,夕阳落在海平面上,红日染红了天边的云彩,晚霞映衬的海面,美艳又恬静。

  邓老大找来一艘小船和一位老渔民,带上记者向环礁出发,看捕捞观赏鱼。邓老大郑重地介绍,这位老渔民叫王照和,和他是老乡,都是琼海人,今年五十多岁了,“他是船上的厨师,晚上就让他来表演如何捕捞观赏鱼”。

  邓老大说,捕捞观赏鱼要在晚上进行潜水作业,那时鱼儿都已经睡觉了,渔民用手电筒一照,再对着鱼头喷一点渔药,鱼儿就会昏沉沉地从石缝中游出,“渔网一抄,就捉住了”。

  看着将要下水的老王,记者心生疑惑:“潜水需要很好的肺活量,还是一个体力活,他年龄这么大了,行吗?”

  老王个子不高,略有些发福,看上去稍显笨拙。聊着聊着,船就开到了环礁的边上。用手电筒一照,海水清晰可见底,水深约4米,水下长着众多形状各异的珊瑚。邓老大把船速放缓,老王熟练地穿上潜水服和脚蹼,戴好潜水镜,叼了一根呼吸管,再拿上防水的水电筒和网兜就溜下海。

  下水后的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动如脱兔。只见他一手握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网兜,靠着脚蹼的力量,把头埋在水里,晃动着手电,寻找目标。突然,他猛地一下把头扎进水中,划动几下脚蹼,整个人就潜入了海底。

  清澈的海水中,手电的光透上水面,形成浅蓝色的光晕,在漆黑的海面上,犹如一颗夜明珠在闪闪发亮,构成一幅奇幻的美景。

美济礁至少有几十种观赏鱼

  正看着入神,光晕从海面升起,老王冒出头来,他高举一个网兜,要小船靠近。邓老大接过网兜,把抓到的一条观赏鱼投入船上的活水舱内。在随着船身晃动的海水中,这条橘黄色的小鱼很快就苏醒过来,摇摇晃晃地在水中游动起来。

  邓老大说,这条热带观赏鱼叫凤尾鲷,批发价至少要十几元一条。老王放下鱼后,抄上网兜,又消失在海面上。

  海底透上来的光晕在移动,没过多久,老王又捞上了一条青色的鱼,约3斤重。“这是青衣,身上的鳞片是青色的,如果是红色的,就叫红衣!”邓老大一边把鱼倒进活水舱,一边说,它既能作观赏鱼,也可作为食用鱼,每斤约40~50元,算是比较名贵的鱼种。

  似乎是要让记者亲眼见证美济礁的丰富物产,老王就像蛟龙般在海里游动,一会工夫,他就捞起了二十多条形态各异的观赏鱼。直到记者示意,他还不肯停下,又从海底捞出一株海柳、一只小海参和几个贝壳,甚至还捞到一只寄居蟹。看着寄居蟹憨态可掬地背着硕大的海螺壳爬来爬去,大伙都笑了。

  邓老大说,据他的经验,美济礁里至少生活着几十种观赏鱼,十多种的螺和贝壳,还有海参、海星等,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就像是一块尚未被发掘的处女地。过完瘾后,大伙又把捕捞上来的观赏鱼放回大海。

潜水捕捞可追溯至宋朝

  看到老王在水下的潇洒英姿,记者很心动,也按照他的方式下了水。可一到水下,记者根本就跟不上老王的速度,很快就回到船上,“老王太厉害了,我一到水里,就没了方向感,他已经在水下呆了一个多小时,还这么有体力,太佩服了”。

  回到船上稍作歇息,老王说,在他们老家,男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潜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本领,“没什么了不起的”。

  来之前,记者翻阅资料了解到,从宋朝开始,海南岛上的渔民就开始在南海的珊瑚礁中潜水作业,捕捞生活在珊瑚礁中的海珍品,而潜水的方式就是口中叼一根管子,用来在水下转换氧气。这种特殊的作业方式一直持续至今。

  “哪里有珊瑚礁,我们就奔向哪里。”邓老大说,祖先们向海而生的传统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一直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

  为了早日将首批“爱国鱼”送回福建,昨日,渔民加紧捕捞网箱内剩下的鱼,也加快了放血、刮鳞和入库的工序,到了下午,已全部捕捞完,比预计的提前了一天。如果天气好,“京太渔01号”将在今日上午启程返回三亚港。

【后方互动】

今日暂停预购

  昨日,“海都‘渔家乐’,记者南沙行”继续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不少读者和网友纷纷来电或留言,称赞本报此次“新年走基层”特别行动。

  海都网一位呼和浩特的网友说,此次“南沙行”的特派记者马海涛是他的老乡,现在,老家的人都在为他骄傲,认为他为家乡争了光,并祝愿他此行能稳稳地去,平平安安地回。对本报的另一名特派记者张志宏,海都网网友说,他远洋出征南海,可以评上“年度爱国青年”了,一定要“顶一下”。

  截至昨日,已有超过3000名市民拨打本报热线968111预购“爱国鱼”,但因运回福州的只有1500箱,今起暂时不再接受预购,本报将按报名预购的先后顺序组织市民购买。(特派记者 张志宏 马海涛 发自南沙美济礁 后方支援记者 周德庆)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宁德:绿色发展 产业焕新
  • 宁德市老年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 2026年南平市体育中考项目确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