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新华社、央视两大权威媒体于同日开始聚焦浪费之风,在22日、23日连续两日发布调查浪费现象的系列报道,力度空前。记者赴多地调查发现,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年前“白天会桌,晚上饭桌”的风气已有改观。但也确有一些干部对禁止吃请送礼的规定持“观望”“避风头”的态度。认为“吃饭送礼的‘潜规则’没那么容易改变。”
对此,人民日报22日发布评论员文章指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应先拿公权开刀。有专家建议,在规范“严禁”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等刚性制度内容,让规定和号召不会形同虚设。
正能量
酒店门前军牌车少了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一个月来,人们发现,在北京各大酒店、餐厅门前,军牌车越来越少。这一变化来自一个月前中央军委的“禁酒令”。去年12月下旬,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宴请、不喝酒等。“禁酒令”印发之际正值岁末年初,也正是年终总结、联欢活动、走访慰问的时候。然而近一个月来,记者借去一些部队采访之机明察暗访,席间,以往劝酒的现象难见,许多接待餐上,茶杯代替了酒杯,家常菜代替了高档菜肴。以“禁酒令”为契机转变作风在许多部队蔚然成风。“领导少了酒气,多了纯洁的风气;干部少了酒气,多了带兵的锐气;战士少了酒气,多了训练的虎气;部队少了酒气,多了安全发展的底气……”成都军区某师师长曲新勇如此对记者形容这一个月的变化。财务人员说,近来师机关接待费也降低不少。
负能量
国企“转战”内部餐厅
岁末年初,正是各种会务宴请的密集期。相对于明目张胆的大吃大喝,一些隐蔽吃请送礼现象开始抬头。范围减小,行踪难找,花钱不少。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个别地方在公款接待时存在饭后“最后一道菜”:每人送中华烟一盒,这种风气没有杜绝。
相对于明目张胆的大吃大喝,一些隐蔽吃请送礼现象开始抬头。范围减小,行踪难找,花钱不少。
一家国企负责人说,原先宴请上级领导,到星级酒店是不成文的规定,现在就改在自己单位的“食堂”宴请,厨师是高级酒店的,档次也不低。
一些单位公款送礼、送卡,靠熟悉的“定点饭店”混作餐费走账,个别机关单位的定点接待饭店甚至搞起了两个点菜单。记者在海口市一家川菜酒店的菜单上看到,佛跳墙每位338元,驰名红烧官燕每位448元,三支虫草炖水鸭每位698元,服务员表示公款消费的菜单价格要高些。“作风问题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可能反弹。”专家强调,执行八项规定不能一阵风,关键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