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踏浪扬帆新福建—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五周年之际

来源:东南网 2019-10-31 11:31 http://www.mnw.cn/

  放眼八闽,又见稻黄果熟。

  “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只要一想起福建,八闽大地历历在目,就像一幅生动的画。”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的深情话语一直回响在闽山闽水之间。

闽江沿岸壮阔风光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新福建发展蓝图,提出切实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的“四个切实”重要要求,殷殷嘱托重逾万钧。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牢记嘱托,奋勇前行。

  五年来,福建省委把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每年都进行再回顾、再部署、再推动,进而形成贯彻落实的“三四八”机制,以制度刚性促落地实效长效——

  在时间维度上,抓好“年初研究部署、年中协调推进、年底总结提升”三个具体阶段,在此基础上按要求每年3月向党中央专题报告;

  在工作链条上,突出“全面学习领会、深化细化举措、扎实贯彻执行、检验落实成效”四个重点,形成完整的贯彻落实链条;

  在工作进程上,抓好“严格对标对表、夯实主官主责、精细分解分工、强化盯办推进、确保落细落实、接受干群监督、加强激励奖惩、推进持续深化”等八个环节,形成贯彻落实的完整工作闭环。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锐意进取,步履坚实。

  五年来,理念与实践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落地生根,转化为建设新福建的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坚毅前行,新时代新福建画卷渐次展开:地区生产总值5年年均增长9.1%,总量跃居全国第十;人均生产总值从5.3万元增加到9.1万元,升至全国第六;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6.8%,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东海之滨,海峡西岸,经济高素质、生态高颜值的新福建,正踏浪扬帆。

改革争先,激活发展一盘棋

  福建,素有“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传统。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份迈入先进行列,福建靠的是解放思想,凭的是先行先试。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培育发展动力,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把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机制活,气象万千;机制活,满盘皆活。

  找准定位谋发展。“多区叠加”,既是中央赋予的政策优势,带来千载难逢发展机遇,也凸显新时代福建深化改革、服务全国大局的责任与作为。

  10月15日,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福建探索”再成“福建样本”。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四年多,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已推出的378项创新举措中,全国首创141项,其中对台81项,深化改革“试验田”、制度创新“苗圃地”当之无愧。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七大标志性工程,着力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面临“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发展机遇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力打造“两岸同胞共同家园”。随着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顺利合龙,闽台的距离更近了。

  “只要能做到的都要尽力去做”,福建制定惠及台胞66条措施、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42项措施,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梦想照进现实。

  2018年收官之际,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郑重宣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93条深化措施开启福建改革开放新航程。

  回望来时路,思想破冰、行动突围的精神因子,融入福建发展的时代底色,内化为八闽干部群众的不懈追求,成为推动新福建建设的内生动力。

  改革争朝夕,落实在方寸。省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导向、复制推广、推进落实的“三个机制”,从改革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省各套班子领导带头,既做改革促进派,更当改革实干家。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尤其重要。

  允许改革有失误,但绝不允许不改革。福建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容错纠错八种情形,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改革攻坚的主战场上,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也深深融入福建企业家的血脉中。

  从家族企业到上市公司,再到市值千亿港元的世界级民族品牌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的安踏集团,从生产制造、创立品牌到零售转型、多品牌发展,在创新求变中成就卓越。

  安踏是晋江民营企业的样本。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七次到晋江调研,指出“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

  “晋江经验”,成为福建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重要引领。

  激荡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合力,誓将改革进行到底。

  哪里有短板和不足,就改哪里。

  开办企业是创业者面对的首道坎。几经压缩,企业开办环节已精简到企业登记、刻制公章和申领发票等3个必备环节,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

  尽管已是保留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但福建并未止步。

  从践行“马上就办”理念、出台提升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到制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46项措施,一场场“点穴通脉”的提升行动,激发和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抓改革、啃硬骨、涉险滩、闯新路,福建一路突破向前。

转换动能,经济增长有质量有效益

  对福建加快发展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

  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带,于福建而言,从昔日“前线”变身为改革开放前沿,产业体系虽已初步形成,却仍面临布局尚未完善、结构不够优化等不足。以什么来支撑福建的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前瞻性眼光把项目规划好,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产业优”的实现路径。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福建围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让经济增长有质量有效益。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省委书记于伟国一再强调:“重大项目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是稳增长、增后劲的重要支撑。”

  创业7年,在动力电池行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宁德时代“独角兽”异军突起,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上汽集团宁德基地项目竣工投产,一期项目年产能24万辆,首批30家配套供应商同步建成并投产,到2020年将实现千亿产值。

  龙头引领下,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华丽蜕变为“经济增长极”。

  一个个“金娃娃”,使福建产业结构由“轻”向“重”,产业链条由“短”变“长”,产业规模由“小”做“大”,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了不竭的动能和坚实支撑。

  百亿龙头成长计划、千亿集群培育计划、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大戏,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聚化。

  2018年,福建已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16个。到2020年,全省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培育300家以上规模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20个以上主业突出、特色明显、成长性好的千亿产业集群。

  产业优化升级,必须依靠创新这一强大引擎。

  “走创新之路是我们国家,也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争取让新大陆这样的创新企业多一些”……总书记的深情叮嘱,时时萦绕耳畔。

  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

  优化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字号”研发机构、省实验室等一批高质量创新载体,落子布局。

  据科技部最新统计,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6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第8位。

  创新服务做“加法”,创新成本做“减法”。针对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福建陆续出台企业研发分段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奖励等政策,2014年—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6.0%。

  2018年,全省新增高成长企业162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215件,7项成果获国家年度科技成果奖。工信部公布的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中,福建以12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列前茅……

  八闽大地上,从数字经济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智能制造,从新材料到生物医药,越来越多“新大陆”牢牢扭住科技创新和成果快速产业化,牢牢扭住产业发展前沿,牢牢扭住占领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福建创新”在“中国智造”中大显身手。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福建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步稳蹄疾。

  福州三江口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枝叶关情,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百姓富,是新福建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八闽百姓的牵挂,至今仍温暖着我们。

  脱贫攻坚,始终被省委省政府视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成立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立下军令状;省级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专项资金;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相关支出;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基础上,按致贫原因靶向施策……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下,福建尽锐出战,多管齐下,不断展现减贫事业的“福建担当”,演绎摆脱贫困的“福建故事”。

  这里诞生了“中国扶贫第一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精准脱贫之路,彻底摆脱“老、少、边、穷”的刻板印象。

  这里有总书记“一辈子忘不了的地方”。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是昔日寿宁县下党乡偏僻穷困的写照。30年间,下党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在绝壁上修路、在大山中谋发展,让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

  这里曾孕育造福工程的创新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而开创的宝贵经验,在传承中一以贯之,落细落实。省委省政府连续26年将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累计搬迁171万多人,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

  老区、苏区的红土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却由于基础条件差、资源禀赋弱,发展相对滞后,成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忘记老区,就是忘本。”赓续总书记对老区的深厚情谊,省委省政府聚焦联动发展,着力深化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从主要领导做起,每位省领导挂钩一个重点县;建立省直单位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县(市、区)对口帮扶重点县制度,在全省认定32个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紧扣“可持续发展”的题眼,全力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攻城拔寨,战果显现。

  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从2012年底110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65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已有17个实现脱贫摘帽;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2050个实现摘帽。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乡村振兴稳步开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早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便亲手推动培育发展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2014年来闽考察时又强调,福建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要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认准特色现代农业之路,福建笃定前行。

  安溪铁观音、古田食用菌、平和蜜柚、福鼎白茶……福建农业版图上,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早已声名在外。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各领风骚,三产融合深入推进。到2020年,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有望超千亿元。

  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告别城市,来到田间地头,当起农民致富的帮手和高参;他们跋山涉水,播撒科技的种子,奏响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山海交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员。

  20年来,16348人次的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服务地域全覆盖,为八闽广袤田野带来蓬勃生机。

  在特色现代农业引领下,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八闽乡村图景正在生成。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五一”将至,福建省“双减”办最新发文
  • 把氛围拉满 把体验做足 政和整合文旅资源推
  • 武夷山市推出“五一”假日旅游暖心措施 保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徐冬冬晒真实肚子 展示健康美 石狮市委一季度工作会议召开 周杰伦晒母子自拍 透露妈妈几乎每场演唱 石狮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石狮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开展节前安全检查 向新而行,打造数字福建“升级版”​—— 石狮市职工文化惠民活动精彩上演 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评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