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预备队”之鼓浪屿
保护鼓浪屿 控制人流量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申遗脚步】
33366,这是昨天截至19时鼓浪屿的上岛人数,对于最佳游客容量1.7万的鼓浪屿而言,昨天的那场雨,也丝毫未能动摇游客们对它的喜爱。
这座小岛,被誉为万顷碧波中的璀璨明珠。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它从一个闽南文化影响下的传统聚落,迅速发展成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先后有18个国家在这里建立领事馆,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变革。
为了更好地保护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2008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同年11月2日,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鼓浪屿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活动,并成立申遗工作小组,由鼓浪屿管委会负责具体申报工作。
昨天,让厦门人牵挂4年之久的鼓浪屿“申遗”,终于有了最新进展。
【专家声音】
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叶细致:
多措施分流游客 保护鼓浪屿环境
“下一步是冲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成或不成,保护鼓浪屿的环境和文化遗产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叶细致说,此前,网上传言因上岛游客人数过多导致环境被破坏,鼓浪屿将采取限客措施,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目前游客大多是通过钢琴码头上岛,并集中在鼓浪屿东部游玩,而53个申遗要素中有不少集中在西北部,发展起来后,可转移部分游客,减轻钢琴码头的压力。
此外,有关部门也在制作方案进行票务改革,有效控制人流量。鼓浪屿居住人口与非居住人员的管理方案目前也在制作中。
接下来,鼓浪屿也会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用世界的眼光来深化鼓浪屿的文化价值和成就,争取更多国际上的认同。
前厦门市文化局局长、厦门市旅游局副局长,现鼓浪屿申遗顾问彭一万:
文物应修旧如原 不宜过分商业化
“前期的准备工作和申遗文本,鼓浪屿各方面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彭一万说,目前鼓浪屿还存在一些管理体制和历史遗存的保护问题。
“修旧如原,以存其真”是彭一万对鼓浪屿历史建筑的建议,他认为,鼓浪屿上的建筑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岛上建民宿不是不可以,但要保留原貌,并且增加一些文化内容,或是挖掘一些老别墅的文化故事供人品味。
目前,鼓浪屿存在的问题是过分商业化,“适当的商业可以,但我认为鼓浪屿不仅是个旅游景点,应该还是个文化艺术教育之岛,或是成立一些文化艺术家基地”。(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陈丽娟 曾小琴 许茵茵 李熙慧 谢杨 田米 包华 王浩志 见习记者 陈斯红 苏碧蓉 通讯员 陈芳 白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