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17日讯(闽南网记者 肖晓锦 通讯员 尤怀恩 文/图)7月16日晚,泉州市视障女孩林钰宁首场公益性“润美之夜”钢琴独奏音乐会在泉州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办。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泉州市政府、福建省残联等有关领导,以及泉州市残联、安溪县残联、主协办单位相关负责人,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残疾人代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充满爱与梦想的音乐盛宴。
经典华章流淌,情感直抵人心
音乐会现场,舞台聚光灯与德彪西《月光》的温润旋律相互映衬,凭借着指尖与琴键的精准对话,林钰宁将乐曲中的情感娓娓道来。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台下爆发的掌声与喝彩,成为对她艺术造诣最好的肯定。
此次音乐会,林钰宁精心演绎多首经典曲目。从肖邦的《幻想即兴曲》到德彪西的《为钢琴而作》,从西方古典音乐到《百鸟朝凤》《夕阳箫鼓》等中国传统佳作,她的手指在琴键上灵活跳跃,如同灵巧的画家,用旋律勾勒出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将现场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
特邀嘉宾林靖的倾情加入,为音乐会注入了新鲜的音乐色彩。他演奏的《夜之幽灵》之“幻影”、《唐璜的回忆》等曲目,以高超的技巧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指尖跃动光明,生命奏响最强音
相较于普通人,林钰宁在学习钢琴的道路上承受了超乎寻常的困苦。林钰宁四岁启航钢琴之旅,九岁面临挑战,被诊断为“青少年眼底黄斑病变”,虽生活在无光的世界,内心却始终被音乐的璀璨光芒所照亮。十二岁,她以非凡才华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作为钢琴演员随团跨越十多个国家,不仅收获了国际赞誉,更赢得了各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展现了音乐无国界的魅力。
十六岁,林钰宁以最小年龄考入北京联合大学,她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钢琴比赛,用精湛的技艺征服了评委与观众,获得诸多奖项。大学毕业后,林钰宁不忘初心,继续跟随恩师福建省钢琴协会会长杨弋夫教授学习并深研声音概念教学法,创立“宁宁钢琴工作室”,续写着音乐教育的新篇章。她希望用自己的音乐温暖他人,用自身经历感染更多人。
演出结束后,林钰宁分享道,“虽然我的世界没有画面,但音乐赋予了我最绚丽的色彩。每一次触碰琴键,我都在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也在向世界传达我的热爱与感激。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让我相信,黑暗从不能定义生命的边界。”她的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宛如她指尖流出的音符。
提供多样平台,为残疾人幸福“加码”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大众音乐教育协会主办、泉州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协办。活动得到福建省残联、泉州市残联、安溪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与深切关怀。福建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到现场聆听演奏,并与林钰宁亲切交流,鼓励其要勇敢追寻音乐梦想。他表示,省残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推广、扶持像钰宁这样有梦想、有才华的残疾人艺术人才,不断提升残疾人艺术创作的社会影响力。
长期以来,泉州市各级残联为包括林钰宁在内的广大残疾人艺术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与温暖的平台,坚持用心用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化服务,让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得以被持续挖掘、培养和输送,不断为残疾人幸福“加码”。
此次音乐会也是福建省大众音乐教育协会践行“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协会会长朱奕雄表示,“音乐教育不应有门槛,我们希望通过林钰宁这样优秀的榜样,激励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和特殊群体,勇敢地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热爱音乐,让艺术之美滋养每一个心灵。”
音乐会上,林钰宁用实力证明,即使身处黑暗,热爱与坚持也能让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多彩世界。她的故事与音乐,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享受,更传递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