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抗台 勠力同心
台风“纳沙”“海棠”接踵而至,从沿海到山区,全省各地干部群众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克服麻痹思想,突出防御重点,做实做细工作,形成了防抗台风的强大合力。
福州:
连日来,福州市各县(市)区、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各项防抗台风工作落实到位。截至7月31日12时,福州市共转移4.5821万人;159条次的供电中断已全部恢复,49.7万户的低压停电已恢复99.6%;公路中断3条次,2路段已恢复。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对防涝关键要素统一调度,提前最大程度腾空库容,各易涝点值守人员全面到位;福州市园林部门共出动了68支队伍、400多位园林工人,先行处置了影响安全和交通的倒伏树木1750棵,断枝600处。
作为两次台风登陆地,福清市组织各类抢险队伍565支8737人,设置540个避灾点,有序推进危险场所人员的撤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未出现险情,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后续防范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泉州:
目前,泉州各级各部门干部坚守岗位,不断加强防御力量,持续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安置工作。泉州市领导进驻各县(市、区)开展检查指导防御工作。
按照部署要求,泉州各县市在台风来前已做足准备。泉州市要求各级各部门认清严峻形势,切实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重点防范地质灾害,妥善转移安置群众,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严防人员回流。加强会商研判,科学调度水库,强化点对点预警指导。提前预置抢险救灾装备,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做足供水、供电、交通、通信保障。
莆田:
7月29日、30日晚,莆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连续召开全市防御台风工作视频会议。要求严肃落实责任,细化防御措施,落实人员转移,科学有效指挥,做好应急保障;克服麻痹思想,严禁人员回流,突出重点防范,加强督促检查。7月29日,莆田市领导分赴基层一线,检查指导防抗台风工作。
7月30日凌晨,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成立8个渔业防台风督查组,深入一线检查渔民“返流”情况,并帮助渔民加固缆绳、固定渔船。涵江区启动区、镇(街)、村三级联动防台应急预案,对全区31个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无缝隙巡查,对可能引发地灾的地段竖起警示牌,并给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明白卡和避险卡。
南平:
双台风来袭时,南平市相继启动了防台风或防暴雨Ⅳ级应急响应。
7月31日傍晚,受“海棠”环流影响,南平市普降暴雨。南平市防指每天两次进行会商,点对点预警指挥。加强渡口安全巡查检查,及时转移危险地带的人员。目前,全市共有464名县级领导干部下沉乡镇(街道),2897名乡镇(街道)干部深入村居指导工作,共排查各类隐患点7178处,提前转移群众1404人。
各级部门奋战一线,攥指成拳。市、县两级民政局办公室和救灾科(股)取消双休,盘查清点备灾物资;卫计部门紧盯重点部位的防汛措施,确保电力供电和服务正常运转;地方海事部门发送1万多条防台预警信息;公安部门共投入警力1200余人,出动车辆400余辆次,排查巡查安全隐患120余处……
宁德:
宁德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先后7次召开防汛会商和视频会议,部署具体防御工作。7月29日晚,宁德市领导分赴各地指挥指导防台工作;随后,国土部门也派出10个工作组分赴各地指导地灾工作。同时,宁德市重点防汛部门还取消双休日,先后组织8244名干部深入一线,全力做好防抗台风工作。多县市按照“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层层落实。各级包村领导干部全部进驻一线,有序转移地灾点、易涝点群众。同时,加强对在建工程、地灾隐患点区域巡查值守与隐患排查整改。截至7月31日 9时,宁德共转移各类危险区域人员61619人。
平潭:
面对双台风到来,平潭全区保持作战态势,全力应对。早在台风“纳沙”来临之前,平潭在7月28日就连夜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全面做好防抗台风的准备。全区各部门取消周末,执行24小时值班和轮班制度,投身防抗台风一线。
各片区、区直部门、乡镇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中,确保停电区域及时恢复供电,倒伏树木和红绿灯得到维护;危险地质灾害地段施行24小时管制……“纳沙”过境,“海棠”紧随其后。全区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全区上下要继续保持作战态势,坚持24小时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将双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福建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