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饥渴】
风波之下拟再融资200亿,去年财务费用超18亿
连续3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对于这家“中药饮片巨头”已经属于异常。现金流紧张被揭晓之际,康美药业宣布即将再次融资200亿元。
4月30日,康美药业公告称,为进一步拓宽康美药业融资渠道,优化公司债务结构等原因,拟发行不超过等值于2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产品。
200亿元相当于其净资产的70%。截至2018年年底康美药业净资产是281亿元。这样高额的发债对于康美药业来说已经不是首次。
数据显示,康美药业在2001年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835.7亿元,其中有516亿元是属于发行债券融资,占康美药业融资总额的61.81%。此外,康美药业通过借款收到的现金也在呈上升趋势,在2016年至2018年分别达到了162亿元、226.6亿元、164.87亿元。
频繁的融资下,有的只是“债滚债”。以2016年度康美药业增发募集的80.56亿元资金为例,其中有30亿元是用于计划偿还银行贷款,有51亿元是计划补充流动资金。
大手笔融资之时,其2016年末的货币资金达273.3亿。货币资金高企之际,每年其财务费用达数亿或十亿级。数据显示,康美药业在2015年度、2016年度(调整前)、2017年度(调整前)、2018年度的财务费用分别为4.49亿元、7.22亿元、9.69亿元、18.86亿元。
【资金被占用】
至去年末被占资88亿,曾隐瞒资金被占用情况
货币资金高企的康美药业为什么要大手笔融资或借款?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康美药业仍被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
康美药业2018年财务报告显示,报告期末应收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往来款88.79亿元,其中期初余额57.14亿元,2018年新增35.95亿元。
根据康美药业的资金占用专项报告,上述依然占用康美药业88.79亿元的公司,为普宁市康淳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宁康淳)、普宁康都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宁康都),两家公司截至报告期末分别仍占用康美药业32.5亿元、56.29亿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两家大额占用康美药业资金的公司,是第一次出现在康美药业的公告中。
上述两家公司与康美药业的关联关系,均显示为“其他关联关系”。新京报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普宁康淳的股权关系看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王如妹,监事为许瑾玉,主要经营批发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业务。普宁康都的股东为张尔波、马南坚,其中马南坚曾组建了康美药业在2016年度收购的公司康美(怀集)医药有限公司,还因为是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被授予股权激励。
按照康美药业2018年资金占用专项说明,普宁康都早在2017年度就非经营性占用康美药业资金,截至2018年期初有57.13亿元未归还。但在康美药业2017年的资金占用情况中,却对此未见披露。
新京报记者连续查阅2015年、2016年、2017年度康美药业的资金占用情况说明,其中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关联方占用资金均未出现上述两家公司。在2017年度,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的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康美药业发生12.8万元的经营性往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笔88亿元的资金占用,审计机构的表示为,“无法确定康美药业在财务报表中对关联方提供资金发生额及余额的准确性,以及对关联方资金往来的可回收性作出合理估计。”
康美药业的资金被占用也被上交所问询。上交所4月30日要求,康美药业进一步核实上述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的发生时点、涉及事项、金额、占用期限等情况,明确上述往来款项是否构成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全面自查以前年度是否存在大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以及偿还情况等问题。
【立案调查】
被举报财务造假多年后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备受质疑的康美药业,早在2012年就被举报涉嫌财务造假。2012年12月,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的标题为“康美谎言”对康美药业报道,其中质疑,康美药业在土地购买和项目建设上,涉嫌累计至少虚增了18.47亿元的资产。
康美药业当时在疑云中一遍遍澄清,这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中国裁判文书网资料显示,2014年起,有一名投资人刘志清开始不断向证监会举报康美药业“虚假陈述、涉嫌土地购买时的财务造假十多亿元”等情况。
在举报中证监会多次答复刘志清,其中2016年广东证监局做出答复称,“未发现康美药业伪造土地使用权证,虚增土地资产的情况”。但刘志清依然上诉,还将证监会告上法院,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后不断上诉要求再审,一直持续到2018年9月。
2018年12月,康美药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9年2月13日,中诚信证券对康美药业旗下的“15康美债”等评级,对康美药业旗下的债券信用等级由AAA下调至AA+。
随着造假疑云的发展,康美药业的股价也不断下跌。数据显示,2018年5月28日,康美药业的总市值达到了1230.69亿元。2018年12月28日,康美药业股价总市值下跌至458.09亿元。截至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总市值为474.51亿元。
【往事】
“中药大王”马兴田卷入多起行贿案,产品多次被认定为不合格
细雨点点,河水绵延,绿水青山中一名采药男子不顾艰险顺着绳索攀登山头采药。这是康美药业制作的MV《康美之恋》中的镜头,采药男子的扮演者为任泉,另一名女主角的扮演者为李冰冰。《康美之恋》中,不时闪现过“康美药坊”、“康美药业”的标识。
这部以康美药业实际控制人马兴田与许冬瑾夫妇为故事原型的短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多年。根据公司定期报告报告,仅《康美之恋》音乐电视展播2018年1年的广告合同,花费总额就有2926万元、2009年度展播花费2730万元。
当时的康美药业可以说发展迅速。1997年成立的康美药业在2001年就成功上市,当时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还只有5.18亿元,净资产只有1.53亿元。截至2010年底,康美药业的资产总计82.08亿元,净资产49.26亿元。
虽然发展迅速,但康美药业的发家史一直被质疑。根据新京报、中国经济网、南方周末、北京商报等多家媒体报告,马兴田涉及多起行贿案。
2016年11月,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受贿案一审开庭。其中扬州市检察院指控,2000年至2012年,李量利用担任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行审核一处处长、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广东康美药业、乐视网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
在揭阳原市委书记陈弘平受贿案中,佛山市检察院起诉,2005年至2011年,陈弘平担任揭阳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陈弘平还涉嫌为马兴田等人各自所在的公司相关事宜提供帮助,并协助上述马兴田等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揭阳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等提供帮助,并收取相应贿款。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显示,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原任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生产监管处处长蔡明利用职务便利,为康美药业谋取利益,先后3次收受康美药业总经理马某、副总经理李某贿送的现金共计30万港元。
2018年10月,因涉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深圳博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廉君被公安经侦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与此同时,市场也有消息称王廉君操纵标的或涉及康美药业。
康美药业随后发布澄清说明公司与王廉君的关系称,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许冬瑾持有博益投资(王廉君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10%股权,并否认控股股东康美实业、实际控制人马兴田、许冬瑾与王廉君买卖康美药业股票有关。
而记者注意到,在康美药业2015年年度报告中对博益投资的描述为“马兴田控制的公司”。资料显示,王廉君在2001年就进入康美药业,任公司证券部经理;2006年4月起任康美药业监事长,2010年离任。
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药业还曾多次陷入产品质量问题。新京报记者发现,康美药业旗下子公司北京康美制药有限公司,在2016年7月因涉嫌生产劣药紫草被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公司遭没收违法生产的紫草(批号:150361841)76.33kg、没收违法所得24268.90元、处违法生产紫草(批号:150361841)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人民币103070.19元。
根据康美药业公告,在2017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通告称,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生产的39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其中康美药业被抽检的生产批号为161208481、 170203181的人参(园参)农药残留量五氯硝基苯不符合标准规定;2017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康美药业生产的批号为160250191、160350281、160451101、160550271的菊花性状不合格。
此外,2012年7月,康美药业因生产的批次为110214-2的诺氟沙星胶囊被检测出溶出度不合格,被广东省药监局定性为劣药。
新京报记者 李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