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22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2023年,全国法院在319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达11.6亿元(人民币,下同)。
惩罚性赔偿是在补偿性损害赔偿的基础上,为实现惩罚、威慑目的而对侵权人提出的特殊损害赔偿。近年来,各地法院通过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
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2023年,全国法院在319件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林广海在发布会上说,要切实体现对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举例指出,法院审结“盼盼”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对恶意攀附商誉的行为适用4倍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超1亿元;审结“橡胶防老剂”技术秘密侵权案,判赔2.02亿元,创同类案件判赔金额新高。
据介绍,最高法此前还发布指导性案例,明确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条件,细化计算方法,推动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
另据当天发布会上的通报,2023年,全国法院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万余件,审结数量与新收数量基本持平。(记者 张素)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