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怎么改革
1.职能转变。如果从1982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算起,国务院应该算经历了六次机构改革。与此前五次以精简冗员为目标的机构改革相比,从2008年第六次改革开始,更突出“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中心理念。
3.两个版本的选择——理想版和现实版。所谓“理想版”,就是将国务院的27个职能部门变为18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均作较大调整,实行大卫生、大运输、大能源和大农业等。“现实版”则是将当前的27个职能部门调整为21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也作相应调整。两个版本都体现了“大部制”的思路和构想
专家观点
2012年11月,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现在看来,第一阶段的大部制改革遗留着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还有一些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多名专家表示,在第一轮大部制改革中,各方的阻力还是比较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表示,大部制改革是把政府转向服务角色,这和以前的“官本位”是相冲突的,而且大部制实际上是在精简机构,各级政府存在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个动力有观念上的,也有实际利益上的冲突”。
汪玉凯介绍,过去政府部门设置过多,导致职能重叠、职能交叉,由此引发的多重管理带来很多后果。而大部制改革不仅仅是部门简单的合并问题,其核心问题是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部门之间的权限,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各自运行其职责。大部制机构整合后,如何使它们的运转机制融合好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