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二日,海军官兵进行站坡训练
要不要航母争了近百年
对于中国是否需要航母这个问题,无论是中国的军界还是民间曾争论过将近一个世纪,甚至至今仍在延续。
据文献记载,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但提案遭到政府否决,陈愤然辞职。
“1949年以后,几代共和国的领导人都十分关心海军建设,但建造航空母舰需要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科技的支撑,而且个别人曾认为它是进攻武器,与我们的和平外交形象不符,因此在搞与不搞之间,最高决策层中曾出现过多次反复。”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航母专家李杰说。
中国海军一直没有放弃拥有航母的努力。首任海军司令萧劲光大将就曾为拥有航母撰文,称:“一个船队在远海活动,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远海作战的胜利和保证。”军界中力挺航母更为人所知的人物是曾担任过海军司令的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他认为,“海军有了航空母舰,质量就会发生大的变化,作战能力也就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李杰也是中国军界坚定的航母派军官之一。他强调,发展航空母舰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绕不过的一道坎。“即使现在不搞,将来也得回过头来重新搞。”
民间率先引进国外退役航母
中国人设法拥有航母的努力一直没有间断。公开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航空母舰就已被列入了中国的进口商品名录之中。
首艘进入中国的航母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1982年1月“墨尔本”号航母退役,1984年作为废船以1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中国联合拆船公司。1985年5月,“墨尔本”号被牵引进广州黄埔造船厂拆解。这让中国海军科研人员第一次认真细致地了解航母的结构。
随后在民间的不断推动下,2000年5月,“明斯克”号落户深圳市沙头角,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由4万吨级航母改造而成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同年,中国公司成功竞买到“基辅”号航母,三年后改造成为天津国际游乐港的一座大型军事主题公园。
在中国民间,支持建造航母的热情从未衰减,而且每遇国际风波时,民间的这种热忱更会持续高涨。2009年开始,中国军方高层开始释放我们要拥有航母的声音。当年,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时表示:“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瓦良格号”10次海试
第一次:2011年8月10日至14日,仅5天;第二次: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长达13天;第三次:2011年12月21日至29日,共计9天;第四次:2012年1月8日至15日,共计8天;第五次:2012年4月20日至30日,共计11天;第六次:2012年5月6日至15日,共计10天;第七次:2012年5月23日至6月1日,共计10天;第八次:2012年6月7日至6月22日,共计16天;第九次:2012年7月5日至7月30日,共计26天;第十次:2012年8月27日至8月30日,共计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