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日,水中被淹的部分车辆露出水面
闽南网7月25日讯 因暴雨被淹中断的京港澳高速昨日上午恢复双向通行。然而,李晴的脑海中,依然弥漫着疯狂的大雨、湍急的水流以及身临绝境的无助和恐惧。在最终成为一片汪洋的京港澳高速上,乘公交车回家的她与200余人经历了生死16小时。轿车“像煮熟的饺子一样漂在水中”,女孩被剐倒后惨叫一声被冲走了。一个个被淹没的大巴车顶像“孤岛”一样挤满了求救的人。李晴说,21日是她“活到现在,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18:00至19:00 货车故障堵了一堆车路上水位疯涨
7月21日18时许,李晴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下班。平日拥挤的616路公交车这天竟然还有座位。公交车从六里桥驶向京港澳高速。
这条高速出京方向十几公里处,张明正驾驶着满载瓷砖的货车,赶往河北送货。“最开始堵车,不是因为积水。”张明说,前方一辆白色厢货发生故障,停在路上打着双闪,还放了三角警示牌。后面的车辆通行减缓,开始排队等候。
雨越下越大。“险情是突然出现的。”张明说,高速道路两侧,3米高的树林里,汹涌奔流的潮水声不断传来,突然间冲开了多道缺口,齐刷刷地向主路里倒灌。水位不断上涨,张明推开车门,赶紧往地势高的高速上坡路跑。
19时许,一对夫妇带着孩子钻进616路避雨,“他们说自己的车堵在前面被淹了。”
十几分钟后,公交车中门也开始进水。公交车司机付立新看到,翻着水花的激流越过绿化带,疯狂地灌向高速路,车内水位不断上涨。付立新组织乘客从后门逃生。20分钟内,30余名乘客先后下车,“你们手拉着手往高处走。”付立新告诉乘客。
20:00至21:00 隔离带上女孩被冲走 恐惧在所有人心中弥漫
走在漫过大腿根儿的水里,李晴回头看见,肆虐的雨水仍在往616路公交车里猛灌。脑袋一片空白的李晴跟着人流往高速路边地势较高的隔离带走去。前面不远处一辆小轿车漂了起来,“跟煮熟的饺子一样漂在水中。”
20时许,李晴和其他乘客紧贴着隔离带避险,这里聚集的逃生者越来越多。水已漫过李晴的腰身。原本路旁有一辆甲壳虫轿车,四五个人想站到车顶避险,一个人大喊“车动啦!”隔离带边一个女孩被这辆轿车剐倒,惨叫一声被冲走了。还没等李晴喊出声来,漂浮的甲壳虫轿车滑过来,蹭到她的手指。本能躲闪的李晴,手一松脚一滑,扎进水里。她胡乱地抓了一把,正好被人拽到,“这是我活到现在,离死最近的一次。”
此时,恐惧已在所有人心中弥漫,哭喊声未被大雨阻隔,像是子弹一样冲进李晴的耳朵。洪水中的一辆被淹的大巴车,是附近所能找到的最高点。人们开始往车顶爬,孤岛一样的大巴车顶站了100多人。
119,110,122,占线,占线,占线,一遍又一遍。车顶的人们疯狂求救。
22:00至凌晨 附近工人赶来救援眼睁睁看着一名妇女被水冲走
“有没有人,救救我们。”附近一建设公司的工人陈文堂听到,暴雨声与哭喊声交织融合。他拿着手电筒跑过去,看到往日高速路“成了一条河”,一个个“孤岛”挤满了求救的人。
随后,附近更多的工人赶来,他们中间会游泳的都跳下水,负责托送被困人员,不会游泳的,将送上来的人,再转送到工地,顺便再喊上其他工友帮忙。陆陆续续前来营救的工人达150人,他们带着麻绳、救生圈、手电筒,沿着高速路分开救人。
将近23点的时候,李晴被困的大巴车迎来救援人员。李晴趴在救生圈上一点点拽着绳子游到岸边。近百人获救后,这个大巴车也漂了起来,“孤岛”沦陷。
陈文堂救了很多被困人员,也有失手的时候。营救中,他亲眼看到一名妇女被水冲走,自己却无能为力。
22日6:00至10:00 工人拒收万元答谢金警方将200人从工地转移
22日早晨6时,天空晴朗。寄宿工地上的获救者,有人一夜未眠,有人则短暂休息后醒来。有人开始商量着,要报答这群救命的工人。十几个人手里拿着获救者凑的近万元人民币,准备用钱表达谢意,最后被工人婉拒。“当时还有几个人下跪了,哭的人更多。”孙巧玲说,“我们看见后也哭了。”
发现被困人员走出工地时,这个工地已经是最高点,周围的水起码达到腰部的位置,大家只好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此时,丰台警方、武警部队人员正在紧急赶来。武警支队张队长说,他们接到通知紧急赶往京港澳高速救援。他们并不知道有200余名被困人员,以为是排水和搜救可能存在的生命。到达现场后,前方如汪洋一片,隐约露出一两辆大客车的车顶。张队长懂得水性,用游泳的方式游到露出的车顶。到达车顶时,附近的人告诉他,工地上有200余名被困人员。
得知这个情况后,他边汇报边组织输送被困人员。同时,另有工人告诉他,“南边发现死者。”张队长带领队员,划冲锋舟过去打捞遇难者。打捞的同时,“蛙人”潜入水下摸查情况,水下仍有80余辆车。至上午10时左右,200余人全部疏散完毕。
青岛官方:防汛能力强不能全归功德国
“青岛城市防汛能力不能全归功于德国人。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如今只剩下80余公里,占青岛排水系统三十分之一都不到。青岛排水系统能经受暴雨的考验,首先得益于青岛的沿海丘陵地形。”
——青岛从来没发生过内涝,网友认为这是百年前德国人设计得好。对此,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刘鲁峰主任说,目前青岛使用的排水系统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造的,总长达到2900多公里。他说,青岛后来建设的管道借鉴德国排水管道建设的先进经验,而且设计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目前国家标准是0.5年至3年,青岛主干道排水重现期一般是3年至5年,部分暗渠甚至达到10年至20年的标准。
北京气象专家:公众应主动获取灾害预警信息
“每个人都要有防灾减灾的意识,首先应学会主动获取预警信息。市民在了解到预报信息后,应在降雨当天关注预警信息及变化。大家不要不当回事。在灾害性天气中,尽量不涉险,确保自己的安全。”
——气象专家、北京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认为,城市防灾减灾的主体是政府,但每一位市民也应该具备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