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集团在湖南省湘阴县用15天修建30层大楼的施工现场。新华社发

某集团长沙总部大楼内的超高层大楼模型。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最近,两条新闻引曝网民关注:原高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准备“拔高”30米,从而超过632米的“上海中心”,一举从“中国第二”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不少网民发出了对我国当前“摩天大楼热”的冷思考。
发展需要还是面子工程?
“楼房高度能代表实力高度吗?”一位山东网友问道。“为什么总爱追求一个‘最’字?好大喜功。”一位杭州网友更不客气。
面对网友的质疑,国际顶尖物业顾问企业戴德梁行华北区研究部主管魏东道出了其中“商机”:“拥有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多种业态的摩天大楼能够形成聚集效应。而且类似北京国贸三期这样的摩天大楼,是一个地标性建筑,可辨识度、交通便利度较高,通常也意味着较高的认可度,这是顶尖客户喜欢租赁甲级写字楼的原因。”
“北上广等地由于大量人口聚集、跨国企业总部入驻,确实需要一些摩天大楼。”财经评论员陈东海认为,不过根据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土地稀缺度和公司密集度,远到不了需要修建四五百米摩天大楼的程度。“但现在三四线城市竟要建造超过500米的洲际金融中心,我认为这种摩天大楼竞赛,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建立地标,动机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摩天大楼是否安全?
细心的网民发现,从目前媒体公布的长沙“天空城市”规划来看,全部建设周期仅为7个月。“才七个月,人家迪拜花了六年。”网友“小狮子”对摩天大楼的安全担忧不已。
“在一般建筑中很普通甚至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在超高层建筑中都成了特殊问题。”一位建筑专家告诉记者,其实超高层建筑中最可怕的是消防问题。“高层建筑有大量纵深的楼梯间、电梯井,如果防火分隔存在问题,起火后将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
有数据显示,一座100米高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只用半分钟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速度大约为水平方向的10倍以上。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与设计师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市消防局负责人的忧虑,“消防云梯一般只有100米高,高楼超过这一高度就无法进行救援,除非动用直升机灭火,而现今我国有多少城市消防队配备有直升机?高层逃生的可能几乎为零。”
大楼背后债台“摩天”?
“高楼建成之日,即是市场衰退之时。”这是德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著名的“摩天大楼指数”论,又被成为“劳伦斯魔咒”。
“摩天大楼高度超过300米以后,综合成本就显著上升,基本丧失了实用价值。”网友更举出了一份研究数据,质疑中国各地兴建大量高度远超300米的摩天大楼,是否违反经济规律。
记者了解到,北京国贸三期A阶段工程的成本接近2万元/平方米。这一价格的前提,还由于该项目拿地较早,土地成本较小。其通过自由资金、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解决。同样,“上海中心”项目概算投资为148.7亿元,也是由项目法人通过自筹和申请银行贷款解决。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各地兴建摩天大楼,往往都是在信贷宽松、投资激亢时动工,在数年建设后,可能会遭遇经济向低谷回落的危机,导致烂尾工程或者大楼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
“上世纪90年代巨人大厦的流产、去年迪拜大厦的危机,就是劳伦斯魔咒的例证。”财经评论员陈东海说。
“超高层大楼招租率低、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已在国内一些地方成为事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说,希望企业家和政府在决策时,要尊重市场规律,采取慎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