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晋江防洪提升工程南安段一期项目梅溪坝头桥施工点,10多辆挖掘机轰鸣往来,奋力修复被雨水冲垮的施工便道,数十名工人头顶烈日,正有条不紊地施工作业,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近日,记者来到梅溪支流坝头桥施工点,只见施工队正在现场作业,引得周边群众围观。
村民老黄告诉记者,梅溪支流的旧河道宽约10米,由于砂石淤积,且没有防洪堤,每逢雨季,行洪能力不足,雨水直接将旧坝头桥淹没,两岸农田更是被冲毁。“这次大雨来袭,庆幸的是防洪堤基本完工,挡住了洪水。”
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坝头桥施工现场。曾经狭窄的河道经过清淤拓宽后,上挡墙间最宽处达50米,均宽45米,下挡墙亦拓宽至25米—35米,行洪通道豁然开朗。高达6.8米的复合式挡土墙沿溪矗立,锁住岸坡。坝头桥这座农用桥已焕然一新,桩基、桥台、墩柱及梁片吊装悉数完成,桥身比旧桥拔高3米,静待最后两侧道路连接线的贯通。
坝头桥的蝶变,是梅溪流域10座桥梁重建工程的一道缩影。为了与汛期倒计时赛跑,整个梅溪支流被划分为5个施工点位同步冲刺。项目现场负责人林荧庆介绍,目前10座桥梁桩基已全部完工,7座完成桥台与墩柱建设,其中4座更是实现了梁片吊装。梅溪两岸9公里堤岸砌筑现场同样如火如荼,已完成上部挡墙6公里、下部挡墙8公里。
“原计划明年5月完工,我们正全力冲刺,力争明年2月完成项目主体建设。”林荧庆说。
工程推进的征途并非坦途。在祠口桥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颜明灿眉头紧锁,他告诉记者,一座变压器和一段高压电缆需要迁移,因周边民房密集,成为“卡脖子”难题。
“必须协调专用带电车作业,否则施工会导致群众长时间停电。可带电车调配紧张,一等就会延误工期!”经多方紧急协调上级部门,带电车终于进场,扫清了这道关键障碍。
“电力迁改一完成,我们立刻增派班组、延长工时,把延误的工期抢回来,确保9月底前农桥主体全完工!”颜明灿说。
据悉,此次项目能够快速推进,离不开南安市政府、洪濑镇政府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洪濑镇更是创新采用“领导挂钩+专班调度”模式,实施“周安排、月调度、季分析”。自项目开工以来,指挥部与镇村干部累计协调解决施工难点、疏通群众疑虑超百次,构建了高效的问题解决闭环。施工方也坦诚面对工程给周边群众带来的暂时不便,积极沟通寻求理解,承诺将干扰降至最低。
目前,晋江防洪工程南安段一期项目梅溪段,不仅将河道拓宽至25米—30米,更将行洪能力提升至“20年一遇”标准。10座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重建的农桥,将大幅度提升村民出行安全;2座新建的液压升降坝将精准调控水量及流速。整个工程建成后,将彻底破解梅溪排洪问题,为沿岸9.3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屏障。(记者 黄俊涛 实习生 陈丹青 通讯员 李洁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