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南安东田阿婆唱的这些闽南山歌你听过吗?

来源:海丝商报 2018-06-27 09:05 http://www.mnw.cn/

­  “东田妇女紧起来,勿得一直在厝内,团结起来力量大,做做大事给人看……”25日下午,在南安市东田镇蓝溪村黄锻治阿婆的家里,一首50年代的闽南语山歌缓缓传出,当年脑海里有上百首山歌的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只记得几首。

­  25日,记者来到蓝溪村,听黄锻治和她的朋友用山歌讲述过去的生活情景。

­  现在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唱

­  黄锻治今年84岁,早些年从溪美嫁到东田,如今已经头发黄白、行动不便,虽识不得几个字,但在当年唱起山歌来,可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

­  “说起学习山歌已经是70多年前的事了!当年我才十几岁。”黄锻治笑着告诉记者,那时候有人编了很多宣传政策、解放妇女的闽南语山歌,旋律简单,歌词也好记,她们学会了就四处传唱,像《东田妇女紧起来》《妇女生活大变迁》《互助组帮工队》等。

­  “我们下地种田、上山放牛、砍柴的时候,就一边走一边唱。年轻时,脑子里有上百首的山歌,首首都记得清楚,而现在就只能凭记忆想起来几首了。”黄锻治说,从前偶尔也会唱给儿孙们听,但是这些50年代的歌曲如今儿孙也不喜欢了。

­  “园内花开,气味清香,蝴蝶飞来对对双双……”今年82岁的陈两阿婆牙齿已经掉光,但是一首《园内花开》在她唱来却格外动听,她六七十年前在农校学习了好多山歌,年轻时和姐妹们天天唱这些歌曲。

­  “现在只有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才会唱山歌了。”陈两告诉记者,这些歌曲深入民心,用歌词来宣传政策,口口相传。

­  62岁的黄阿言则是从陈两那学习的山歌,《正月人迎翁》《蓝溪大队》《过番邦》等歌曲她都还记得很清楚,“现在比较少唱这些歌曲了,年纪轻的也都不知道我们有这些山歌”。

­  闽南山歌传播正能量具有时代特征

­  从事闽南语研究的民俗专家黄印级近日收集整理了不少闽南语山歌,他告诉记者,东田镇蓝溪村从前有个码头,船可到泉州,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闽南语山歌传播较广。

­  据黄印级介绍,这些闽南语山歌是解放初期,大约上世纪50年代时创作出来的,内容一般为倡导妇女解放、下地劳动,反对剥削和封建礼教等内容,此外还有倡导保洁卫国、支援前线等山歌。

­  “这都是一些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传播正能量,同时体现当时生产生活情况的一些山歌。”黄印级告诉记者,也有一些倡导家庭和睦,歌颂美满生活的闽南语山歌。

­  “目前我们还未看到文字记载的闽南语山歌,大多数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唱。”黄印级说,闽南语山歌相比其他山歌曲调简单欢快,用词押韵,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编入歌内,像《正月点灯红》这首歌曲,当然也有男女对唱的欢快情歌。

­  “这些闽南语山歌只有一些年纪大的村民在口口传唱,面临失传,我现在整理了东田这边50多首闽南语山歌,想将一些闽南一些青年励志俗语、教育孩子的闽南语一同编册入籍,赠送给南安的学校。”黄印级说。(记者 黄伟励 李想 通讯员 吴双龙

原标题:反映上世纪50年代生活场景当年下地种田上山放牛都唱东田阿婆唱的这些闽南山歌你听过吗?
责任编辑:朱诗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永春县委书记吕建成到锦斗镇开展“四下基层
  • 世遗少年说|江俞羲:千年梨园戏 童声传新
  • 石狮市:全力打造近邻服务“红色枢纽”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石狮:海上泼水节 再续两岸情(视频)
    泉州石狮:海上泼水节 再续两岸情(视频)
    泉州南安举办世界龙舟大赛(视频)
    泉州南安举办世界龙舟大赛(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以下哪一种传统非遗有“东方歌剧”的美誉 漳州:土地“减肥” 乡村更美 6月4日今天最新油价查询 2025年92、95号 连江经济开发区华电储运码头:迎峰度夏电 李强会见河野洋平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 王毅会见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 2025年河北高考安排及各科考试时间公布 屏山时评 | 乡村文化建设贵在“内聚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