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南安市发改局获悉,南安《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有效投资的十二条措施(试行)》正式出台。
南安从加快组织实施投资工程包、加快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实施“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加大安征迁力度、完善资金安排与工作实效挂钩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分级分类管理、促进项目审批提速提效及推广“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等十二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新开工项目数位居第一将获奖励
根据措施,南安鼓励市直有关单位积极对接2017年省、泉州级投资工程包投资领域,继续推进一批工程包,新增实施一批工程包,积极策划滚动投资周期长、短期见效快、资金争取面宽的项目,不断充实和拓展投资工程包实施范围和内容。纳入工程包的项目视同重点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争取省级PPP引导基金。
今年南安将开展“晒签约、晒开工、晒投产、晒质量、晒成效”大晒项目活动,推动“五个一批”机制具体化,推动加强项目动态管理。2017年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每季度要积极组织一批项目参加项目集中开竣工检查活动,推动各个环节转化。每年7月、次年1月,南安市政府将分别对A、B、C三类乡镇(街道、开发区)新开工项目数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位居第一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分别奖励30万元、25万元、20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
打造“指尖上的行政服务中心”
在招商引资方面,对新引进或增资的符合产业发展导向且投资额超过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额超1亿元的项目,主动与上级财政部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经费补助及政策扶持,落实各项招商工作经费,确保各产业项目招商顺利推进。
根据措施,南安将按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主动靠前服务民营企业,加强民企项目对接,积极向民营企业推介对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公共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养老服务等领域项目。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股权、债权等投资方式有序进入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降低民间投资项目申报重点项目门槛,提高重点项目中民营企业投资项目所占比重。
在项目审批提速提效方面,将充分利用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新技术进一步促进项目审批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打造“指尖上的行政服务中心”。
完善机制为敢干事干部撑腰鼓劲
实施“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方面,对完成“第三产业提升年”相关工作任务较好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优先推荐项目(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泉州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优先推荐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申报省级、泉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对被省、泉州市及本级认定为“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按照相关文件予以奖励。
此外,措施明确,在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第三产业提升年”、“信贷风险防范化解”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培养锻炼干部、考察使用干部,注重考用结合,将考察结果作为干部培养、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重用在一线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尽责、工作成效突出的干部,形成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正确对待和宽容干部工作方面的失误,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呕心沥血、不谋私利、勇于攻坚的干部撑腰鼓劲,形成人人想干事、敢干事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