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安市英都镇“印象英溪古码头”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平整边坡,彩虹跑道和滨水步道已经成形,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座承载海丝记忆的古码头正加速焕新。
“英溪曾是泉州瓷器等货物运往刺桐港的重要内河航道,英都则是枢纽码头,英山‘翁绢’是泉州远销海外的出口商品。据记载,宋代以来,英溪中游的董林溪埔码头常有数十艘驳船停泊。英都方圆几十里的粮食、木炭、丝绸、茶叶等大宗产品和手工艺品,都是从董林码头装船,沿英溪、西溪、晋江航运到泉州销售,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畅销东南亚。”英都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黄小艺告诉记者,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繁荣的古码头慢慢被世人遗忘。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英都丰厚的历史文化,挖掘古码头文化底蕴,再现英溪董林古码头的盛况,英都镇启动“印象英溪古码头”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2亿元,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内河驿渡文化景观公园、健康跑道、水利文化主题公园等配套项目。
“目前,项目已完成1公里健康跑道、滨水步道的建设以及董林桥周边环境整治,累计投入5000万元,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30%。”黄小艺介绍,接下来,“海上丝绸之路”内河驿渡文化景观公园也将启动建设。
“为了让董林古码头更有‘古味’,我们修复了一座宋元时期的古塔,搜寻了旧石料用于景观打造,届时将建设阶梯式文化广场。溪中将设置船型舞台,用于举办音乐会等活动,沿岸还将融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都拔拔灯’等元素,董林古码头旁边还将建设‘非遗馆’,让古码头兼具历史质感与文化活力。”项目相关负责人洪宗洲介绍。
记者了解到,未来项目还将增设“霞溪号”“民山号”游船,同时整合英溪两岸休闲观光慢生活、金溪湾小区,做好“古”+“新”(英都夜市)文体旅经济融合文章。(记者 赖香珠 李想 通讯员 吴旭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