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法院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积极构建“五联四化”诉源治理体系,创设“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两级法院361名法官挂钩全市1955个村居,实现村居法官服务市域全覆盖,将司法服务向源头延伸、向基层延伸、向一线延伸,以担当作为实践检验主题教育成效。上杭法院才溪法庭坚持发展好“枫桥经验”,发扬才溪乡调查精神,传承苏区好作风,以村居法官为纽带,用法治力量守护“模范之乡”,工作成效获得了上级和群众的肯定。
面对面调解促成矛盾双方和解
巧用村规民约 助推家事审判实践
近年来,才溪法庭因辖区结婚彩礼高、离婚当事人情绪大等情况突出,2022年对辖区内90个行政村原有的村规民约进行逐条审查,并重点针对聘金彩礼过高的问题,提出将“倡导聘金彩礼不超过5万元,随礼不超过300元”的建议纳入到村规民约中。12月11日,在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和全国妇联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一做法受到了肯定。
龚某建与龚某兰二人经他人介绍后相恋,龚某建为与龚某兰结婚,在家庭经济较困难的情况下向龚某兰支付了高额彩礼。但结婚不到一年,龚某兰因精神异常住院接受治疗。在获取龚某兰多年前即患有精神疾病的证据后,龚某建起诉至才溪法庭,请求撤销婚姻并返还彩礼。
法官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才溪法庭受理案件后发现,龚某建所在的村居已将上述条款纳入其中。在随后的调处过程中,承办法官从善良风俗、文明新风角度切入,援引该村规民约条款,并说明村规民约制定初衷,阐释民法典相关规定,促进双方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同意扣除已消耗的婚礼等费用,返还剩余彩礼。
才溪法庭秉持“调解优先,以调促和”的原则,运用“家事民情四调查”制度及“五心调解工作法”,联合特邀调解员,活用村规民约,致力维护家庭和睦,今年以来,才溪法庭受理家事案件139起,诉前化解23起,调撤案件88件。
法官向当事人释法说理
深化多元解纷 关口前移促和谐
才溪法庭针对矛盾纠纷摸排及调处进行按片划区的处理方式,施行网格化管理,以“抓前端,治未病”为工作思路,做到关口前移、力量下沉。
某村因“两治一拆”工作需要,便让村民陈某与张某共同拆除村内一处残垣断壁,在拆除过程中,因墙面倒塌,压伤陈某某,致其伤残,事后当事双方因损害赔偿问题,产生矛盾纠纷。
才溪法庭依托村居矛盾动态排查机制,在了解案件过程后,启动“一庭两所多部门纠纷化解”工作机制,联合政府包村工作队、派出所、司法所等多部门召开案情研判分析会,会后,通过村居法官面对面调查、背靠背调解的模式,向当事人双方理清法律关系,讲清利害得失,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才溪法庭注重多元解纷平台建设,着力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今年以来,化解辖区敏感矛盾纠纷45起,与县妇联设立“妇女微家”平台,诉前合力化解涉妇、涉少、涉老等家事纠纷36起。
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普法
践行能动司法 助推非诉机制挺前
温某与黄某雇佣甲镇黄某某在乙镇帮忙伐木。伐木过程中,黄某某不幸掉落水沟造成头部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黄某某丈夫陈某及其亲属与温某、黄某就赔偿事宜协商无果,陈某及其亲属遂请求乙镇政府协调解决。
甲、乙两镇司法所随即会同才溪法庭开通“非诉联动快速衔接”绿色通道。在司法所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并向法庭申请司法确认。当事人及甲、乙两镇司法所所长于当晚7时抵达才溪法庭。
承办法官随即向当事人释明司法确认程序的法律效力等问题,并经过全面细致的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合法有效,第一时间出具民事裁定书,并当场送达当事人。黄某也当场向陈某支付协议约定的部分款项,并表示之后会如期按约履行剩余给付义务,最终当事人握手言和,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在实践中,在诉讼之外达成的调解协议,易出现因当事人反悔而形同虚设的现象,兜兜转转又进入诉讼程序“从头开始”。对此困境,才溪法庭通过调解前置、强化对非诉调解的指导、增强司法确认之实效,切实提升非诉联动治理效果,今年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并进行司法确认案件70件,有力推动诉源治理提质升效。(通讯员 蔡玲 廖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