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武平县大禾镇人大主席团结合“1479”工作法,依托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打造“1+2+3”人大代表履职新模式,用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根针”巧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多条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展现人大力量。
“小邓,你对之前诉求的解决满不满意?”“满意,我非常满意,樱花终于有更好的销路了,谢谢你们!”这是日前大禾镇人大主席林军与上湖村樱花种植户邓先生的一番问答。寥寥数语,是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生动写照。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为樱花销路愁眉不展的邓先生,来到他所在的龙坑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这一丝愁绪吐露给了当日在此值班的人大代表。获悉这一诉求后,大禾镇人大主席团迅速行动,积极向县重点项目单位推介上湖村种植的樱花苗木。很快,邓先生便与龙龙铁路武平站就绿化苗木供应事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022年以来,大禾镇人大主席团按照“十有三公开”要求,先后规范化建立龙坑、帽布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切实让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截至目前,全镇3个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共接待群众近200人次,收到意见建议45条,办结率100%。
各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先后5次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实地走访相关村庄,开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最紧密的“两治一拆”“农业产业”“人才回流”等工作的视察,提出的6条意见建议均被镇政府采纳。
同时,大禾镇人大主席团依托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大力推动代表培训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先后在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开展集体学习交流活动8次、“线上+线下”的“人大代表学习日”活动8次,组织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学习活动,坚持学习“不断档”,共同提升人大代表综合素质。
(融媒体记者 段勇彬 通讯员 罗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