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上车,警察叔叔告诉我们,不戴头盔是违法的……”11月27日早上7时30分,在上杭县才溪镇上才村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原来,一位年轻妈妈骑着摩托车准备带小孩上学,因为妈妈没有戴头盔不肯上车,随后,这位年轻妈妈红着脸回到屋里戴上头盔。
笔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2016年以来,龙岩市公安局在充分调研社会治安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枫桥经验”本地化,充分论证提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创新红土民生警务”的新构想,通过首创“红土四小员”队伍、建立“红土公民警校”、组建红土义警队伍等形式,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龙岩治安实际的警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平安的群防群治创新冶理之路。
首创红土“四小员”
安全意识从小抓
今年10月,上杭县才溪镇某校4年级学生赖强加入了当地的“四小员”队伍,经常接受安全法制教育,同时也经常参加法制宣传。当他发现爸爸在集镇上开的茶叶店里经常有人打麻将,就义正言辞地跟他爸爸说:“赌博无论赌大赌小都是违法的!”第二天一早,赖强的父亲把麻将机当众销毁,并在店门上张贴告示:本店禁止赌博。此举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2016年,龙岩市公安局党委联合市教育局、市综治办、市文明办等部门,依托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红土“四小员”即“小交警员、小消防员、小禁毒员、小安全员”队伍建设,经过2年多的实践探索,红土“四小员”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有393所中小学校组建红土“四小员”队伍2万余人,组建率达100%,开展各类平安建设活动达968次,志愿服务时长达近5000小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宣传公益活动,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家庭、学校、社会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建设平安龙岩”的目标初步实现。
建立“红土公民警校”
架起警民沟通“桥梁”
11月10日,龙岩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陈源龙在龙岩高级中学开课了,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生动还原了各类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分子常用的伎俩,在掌声和欢笑声中将防范知识宣讲给群众。
陈源龙是“红土公民警校”法制宣讲团的一名讲师,而这份宣讲团名单里还有禁毒、网安、经侦等各个警种部门的警界精英。2016年,龙岩市公安局结合公安工作和警民关系建设的现实需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的办学资源,建立“红土公民警校”,将法治教育、防范提示、安全文化宣传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增强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并激发公民参与社会治安的热情和激情,让更多群众了解、体验公安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公民警校79所,开课100多场次,培训学员8000余名,这些学员既有银行、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也有平安巡防力量、户口协管员、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小区物业保安等。
组建“红土义警”
守护社区平安
“一些群众对扒手敢怒不敢言或者息事宁人、不敢反抗。我们作为学武者,就应该发挥所学、伸张正义。”新罗区中城街道“内家拳反扒志愿者队”队长翁西球说道。日前,该志愿者队根据中城派出所的警情通报,分别协助抓获1名盗窃嫌疑人和2名专门针对在校学生实施持刀抢劫的犯罪嫌疑人。这是龙岩红土义警守护社区平安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龙岩市公安局结合实际需求,积极争取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市义工俱乐部等社团组织,蓝天救援队、社会义工、北门大妈等社会自发组织,以及广大学生家长群体、摩的司机、退休干部等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帮助,多元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加入红土义警队伍,并逐步形成极具影响力的义警队伍规模。目前,全市共组建红土义警队伍194支15000余人。依托全市红土义警创新自愿参与矛盾纠纷排化解、应急救灾救援、见义勇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自愿参与禁毒、电信网络诈骗、交通劝导、涉危涉爆、网络安全等群防群治活动。红土义警民生警务深入民心,已成为闽西红土警务的“龙岩现象”。(通讯员 张春波 王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