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科技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人民日报谈“锦鲤”营销:暗存风险 或致信息泄露

来源:人民日报 2018-10-17 10:54 http://www.mnw.cn/

  《人民日报》( 2018年10月17日10版)

­  锦鲤这种观赏鱼类最近挺火。

­  前不久,支付宝从200多万用户中抽取出一名幸运儿,命名为“中国锦鲤”,并提供了众多诱人福利,一时引起社会热议。随后,“杭州锦鲤”“深圳锦鲤”“重庆锦鲤”等各种名目的“锦鲤”刷爆社交网络。

­  毫无疑问,“锦鲤”营销提供了一个三方共赢、小投入高产出的优质营销案例。平台自身吸引流量,合作商家提升关注度,而用户在低成本参与的同时,又有可能获得各种福利。

­  一时间,众多商家争相效仿。然而,在这看似完美的共赢模式背后,其实也风险暗存。

­  首先是营销活动不规范,比如,某地“锦鲤”营销活动强制要求参与者关注若干公众号,同时奖品名单中的部分商家表示并未参加此活动,此外存在不同网友报名后收到同样兑奖码的情况。其次,大多数“锦鲤”营销会要求公众在参与活动时填写手机号、微信号等个人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最后,“锦鲤”营销火爆之下,还有不法分子以此为名进行电信诈骗。

­  如果说,“锦鲤”营销是一种创新,那么水平参差不齐的“锦鲤”营销也有待多方发挥合力加以规范。

­  比如,活动举办方应引入第三方公证机构,保证活动的合法、公平、公正。再比如,一些“锦鲤”营销中“被赞助”的商家应该对违规平台进行追责,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监管部门还需要应时而动,加强对虚假信息、诱导活动的审查力度,同时结合营销行为的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惩处措施。

­  当然,监管难以做到百分百覆盖。有人说,“如果你没有为一件商品付费,那你本身可能就是商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公众在参加转发抽奖活动时也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别最后没当成“锦鲤”,却咬到不良商家的“鱼饵”。(李洋

原标题:“锦鲤”诱人 “鱼饵”当防(经济时评)
责任编辑:曾少林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热水烫碗能杀菌吗?蚂蚁庄园课堂今天答案最
  •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以下属于绿色消费
  • 我国哪位名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蚂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瞪羚”成群,跃动“新”势力 ——漳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来闽开展循 一颗荔枝的文化之旅 上半年福建省水利投资实现“双过半” 上半年福建省物价基础更趋稳固 漳汕高铁福建段控制性工程有新进展 “把科研论文写在产品创新上” 博士后人 福建省部署“八一”期间双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