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重视微信平台运营的原因之一仍然和互联网体验成本有关,即微信的客户黏性高于传统的证券类APP,而更有可能成为高频应用;而平台关注数量的增多和功能的丰富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APP功能形成部分替代。
互联网带给传统证券业务的影响和变化始终不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调研获悉,部分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正在从传统的APP客户端向微信公众平台转移,其中互联网证券业务开展较为明显的华泰证券、广发证券、银河证券等券商均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提供了开户、业务介绍、理财、交易等基础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亦有部分券商针对市场政策的新变化开发了微信端的对应功能,例如今年以来IPO新股认购的缴款流程改革后,银河证券则在其公众平台推出了“一站式打新”等功能,即在体验环节简化了打新股的繁琐操作。
不过多位券商人士也指出,现阶段着眼于微信平台的建设,仍然是当下互联网生态的顺势之举,通过这一切口实现对用户体验、情感的培养后,将用户向自身的客户端导流仍然是构建互联网证券体系的终极目的。
多家券商发力微信端口
自互联网证券业务启动试点的伊始,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普及,就让PC平台端就已不再成为各家券商的主战场,2014年4月,包括中信、银河、国泰君安等六家券商成为了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券商。
“因为最早一批互联网证券业务都是2014年才启动的,因为2013年的余额宝催热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那时候可以说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所以当时券商主要的发力点也在移动互联网上。”
经过近两年多的扩容,互联网试点券商的数量也扩容至55家;而券商及市场理解下针对互联网证券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其移动客户端层面。
“当时依托于客户端为载体的非现场开户、交易理财、行情还是主要的创新方向,”前述分析师表示,“所以许多券商也开发了不少于2个甚至更多的APP来试错。”
“华泰对互联网证券创新的投入就是比较多的,而且敢于去试错。”一位接近华泰证券人士表示。“另一个趋势是APP的品牌化,比如华泰的APP有独立于华泰的名字,叫涨乐财富通,东吴证券叫东吴秀财,从名称上已经逐渐脱离了券商本身。”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如今除传统的APP领域外,微信平台的运营正在成为券商角逐互联网证券领域的一个新的重要抓手。
仅以记者了解的中信、银河、华泰、海通等多家券商的微信平台来看,其微信平台都在朝着综合化财经服务的定位发展。
以中信证券为例,其微信平台已提供了账户开立绑定、投资顾问、资产、行情、理财产品销售等服务;而海通证券在提供以上服务的基础上,则增加了在线商城、积分商城等模块。
事实上,一些券商已经开始转移重心,从原有的客户端开发运营向微信平台发力,据前述接近华泰证券人士透露,“一些公司的微信运营团队已经多达10-20人来专门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