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村文化“润邻”激活“邻聚力”
日前,记者来到安海镇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经改造提升的党群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原先于二楼的办事空间调整至一楼,并设置有便民服务站和“综治+”治理中心,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改造后的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焕然一新。
西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颜鸿帛介绍,西安村原党群服务中心因建设使用年限较久,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去年,西安村以建设“党建+”邻里中心为契机,遵循“服务优先、高效实用”原则,对党群服务中心内外部进行改造,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亲民化”原则,实现“一室多用”,着力打造“喜进入、爱参与、好共享”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在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记者发现,中心内外随处可见以西安村土笋冻为原型创作的卡通形象IP,其造型生动有趣,格外引人注目。
“去年,我们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以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为突破口,系统谋划乡村文化振兴,围绕西安村土笋冻特色产业和历史文化,启动了村LOGO、卡通形象IP等一系列体现村特色的文化标识设计,统一规划运用于‘党建+’邻里中心等阵地。”颜鸿帛说,除提炼设计特色文化标识外,西安村还对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资源,策划拍摄西安村宣传片,邀请晋江市方志办指导并启动村志编撰。相关工作不仅激活了乡村文化基因,让西安村频频出圈,更凝聚了乡村发展合力。
聚焦文化“润邻”,西安村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于邻里中心二楼规划建设了村史馆(产业文化馆)。该馆系统展示了西安村的历史、人文、产业及革命事迹等,建成投用后,吸引了一批批华侨、乡贤、市民、学生进馆了解村情。其不仅让乡村记忆得以活化,也让群众对西安的乡土文化和“邻里一家亲”意识有了认同感、归属感。
学生走进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参观村史馆(产业文化馆)。
今年清明期间,一场乡贤座谈会在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举行,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的50多名西安村乡贤代表欢聚一堂,共叙乡情、共商发展。看到邻里中心建设所带来的村庄变化,乡贤们纷纷主动认领村建项目及公益事业项目,进一步激活了“邻聚力”,助力乡村发展。
“自从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开始建设后,我们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干净了,变漂亮了,邻居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说起“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村民颜先生很是高兴。
据了解,西安村将人居环境整治、周边环境美化、交通道路提升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实现服务配套、环境提升与用好用活“党建+”邻里中心的“双向奔赴”。
位于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右侧的邻里驿站和红蜂驿站,原先是一处卫生死角。在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过程中,西安村积极策划、对接,整治脏乱差地块,并链接党建、工会、人社等有关部门资源下沉打造邻里驿站、红蜂驿站,为流动党员、户外劳动者等提供便利服务。如今每到中午时分,该服务驿站总会迎来不少在周边工作的环卫工、外卖小哥、建筑工在此休息、吃饭、充电。对于该驿站建设,大家都给予好评。
除了推动服务硬件及环境提升外,西安村还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党组织共建共促。目前,村党总支已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等15个党组织共建,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方面实现工作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该村以邻里中心为阵地,常态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邻里主题活动、研学活动等。自邻里中心建成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超53场,增强“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营造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邻里氛围。
颜鸿帛表示,下一步,西安村“党建+”邻里中心将结合实际,继续做好邻里中心优化与提升,结合现实条件和群众需求,探索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融入本土特色元素,打造具有亮点的邻里中心项目,不断激发长效活力,努力绘就西安村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