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圆满闭幕。在过去10多天时间里,亚运盛会让世界和亚洲为之震撼。
回首杭州亚运会,有太多动人瞬间值得铭记。林超攀、陈情缘、黄芊芊、陈芳佳等晋江籍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共斩获5金2银1铜,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呈现老将弥坚、新秀出彩的可喜局面。与此同时,祖籍金井镇丙洲村的王玮骏和队友勇夺赛艇男子双人单桨无舵手比赛冠军,摘下本届亚运会香港队首金;祖籍金井镇塘东村的菲律宾华裔、撑杆跳高名将蔡华强以5米90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为菲律宾队拿下一枚珍贵的金牌;祖籍东石镇梅峰村的蔡飞龙代表中国澳门队出战,获得散打75公斤级银牌。此外,王其红、苏丽垠、彭正海等晋江裁判员认真履行技术官员职责,挥洒汗水、专业执裁。
在这个万众瞩目的赛场上,爱拼敢赢的晋江人因热爱而坚持,为梦想而拼搏,荣誉背后的坚持与付出比奖牌更可贵,他们都是晋江之光。
今天,本报记者就为大家揭秘“晋江力量”参与本届亚运会的幕后故事。
林超攀:两次临危受命
老将弥坚 风采依旧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备战杭州亚运会期间,林超攀在国家体操馆进门处的黑板上写下这样一行字。
来到杭州,队内年龄最大的林超攀在赛场上拼尽全力。团体赛第一项鞍马,林超攀的小腿直接磕在环上,好在没有影响成套,下来的时候,他发现伤口已经破皮露肉,“没事,只要不掉,这不算什么。”按照原来的计划,林超攀不用参加鞍马比赛。赛前,队友邹敬园的手腕和二头肌出现问题,林超攀临危受命,毅然踏上赛场。
本届亚运会,林超攀拿下1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赛后,林超攀多次在社交软件上感谢家人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在他晒出的视频中,妻女来到比赛现场,大声为他加油欢呼。“家人的支持让自己充满动力!”林超攀说。
单杠颁奖仪式上,林超攀抱着女儿登上领奖台。只见他低下身子,温柔地把奖牌戴在女儿的脖子上,这一幕让无数观众动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9月29日结束单杠比赛后,林超攀直接拉着行李箱前往机场。
彼时,安特卫普体操世锦赛正在比利时举行,中国队队员侍聪受伤。关键时刻,林超攀再次临危受命,千里驰援。比利时当地时间9月30日,他出现在体操世锦赛男子资格赛的赛场边。
决赛中,林超攀登场亮相,参加了五个单项。尽管刚结束亚运会的高强度作战,且舟车劳顿,但他全力以赴,展现了一名老将的经验和态度,所有成套动作均顺利完成。在林超攀的带领下,中国男团一扫资格赛的阴霾,获得团体亚军。
2013年安特卫普体操世锦赛,年仅18岁的林超攀勇夺双杠金牌,成为耀眼的体操新星。时隔10年重返安特卫普,28岁的林超攀风采依旧。
无论是亚运会还是世锦赛,林超攀以坚守诠释责任和担当,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林超攀曾说,“我想证明给大家看,我是一名值得信任的运动员。”他做到了。
黄芊芊:勇夺双金书写历史
新秀亮眼 未来可期
本届亚运会,年仅21岁的黄芊芊无疑是中国击剑队里最闪亮的新星。
中国队上一次夺得女花个人金牌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团体金牌更是沉甸甸,上一次登顶还要追溯到29年前的1994年广岛亚运会。
在杭州亚运会舞台上,首次参加亚运会的黄芊芊一举包揽个人、团体双金,创造中国击剑队新历史,这也成为她击剑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个人赛夺金后,黄芊芊在团体决赛中被委以重任,开局和收尾都是她。“开局的对手,个人赛和我交过手,但她改变了个人赛时的战术,以退为主,打得更耐心。我也打得比较耐心,不轻易犯错误,不主动丢分。”
中国队和韩国队的缠斗直至第八局才逐渐明朗,在陈情缘的发力下,中国队取得领先。来到决胜局,需要黄芊芊一锤定音。“最后一局,我就想着要顶住对手的进攻,因为对手节奏比较快,所以一上场我就尽量调整状态。”
在全场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助威声中,这位年轻的亚运会新科冠军再次展现出“大心脏”,牢牢抵挡住对手的猛烈攻势。最后时刻,黄芊芊手起剑出鞘,一剑定乾坤,历史就此被改写。
赛后,黄芊芊直言,团体赛夺冠比个人赛夺冠更令她开心,因为是和小伙伴一起努力拿到的成绩。
在亚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让黄芊芊一战成名。她在个人赛一剑封喉日本选手、赛后跪地仰天欢呼等精彩画面都收获超高关注,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大家都为这位晋江姑娘的霸气和果决点赞。
对于爆红网络一事,性格沉稳低调的黄芊芊表示,她不怎么关注外界的评价,只想做好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亚运会开幕式上,黄芊芊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运动员入场仪式。“参加开幕式很激动,现场气氛特别好!”她意犹未尽地说。
挑战还在继续。经过短暂休整,目前,黄芊芊和陈情缘正在海南外训。再过几天,她们将前往广东,参加全国击剑锦标赛。
中国女花是巴黎奥运周期的重点项目。我们相信,在陈情缘和黄芊芊的带领下,中国女花将在巴黎奥运周期带来更多好消息。
陈情缘:危急时刻更显担当
领衔出征 中流砥柱
在全场令人窒息的氛围中,陈情缘宛若一束光,照亮了中国队通往胜利的道路。
本届亚运会女子花剑团体决赛,中国队和韩国队在前七局打得难解难分,局势十分胶着。6∶6,8∶8,10∶10,12∶12,15∶15……在双方比分频频打平的情况下,比赛进入倒数第二局。
危急时刻更显担当。第八局上场的陈情缘力挽狂澜,她单局打出9∶2的得分高潮,帮助中国队以26∶21取得领先优势,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谈及这场比赛,陈情缘认为是抛开了包袱的成果,“一开始我打得比较保守,后来破釜沉舟。”陈情缘说,之前大赛就常和对手交战,对彼此的技战术水平都很熟悉,这时候考验的是各自的心态,“当你放开手脚时,会发现对手其实没有那么强大。我能感受到对方的心理变化,她不像之前打得那么坚定。”
颁奖仪式上,陈情缘和三名队友一起站上最高领奖台,每个人都笑靥如花。作为队内大姐且唯一拥有亚运会经历的陈情缘,一直承担着团队带领者的责任,“这次队里两名小队友和我、芊芊是第一次配合团体赛,大赛经验也少,所以我们一开始的心态是拼对手,这样的心态有了意外的收获。”陈情缘说。
人生总是喜悦和遗憾相伴。陈情缘的遗憾来自个人赛,赛前被寄予厚望的她,无缘八强。回忆个人赛,陈情缘坦言,赛前自己的身体状态不是很好,这也是她没能走得更远的主要原因。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到团体赛的陈情缘,在个人赛后积极进行调整。
从上一届的新人到如今的中流砥柱,陈情缘表示,这段经历改变了她的心态,“赛前我的压力比较大,感觉有很多束缚。今后,我想先做好自己,这无形中也可以带动队友一起努力,朝着共同的目标进步。”
最让陈情缘开心的是,这次父母特地到杭州为她加油。她说,“这是爸妈第一次到省外看我打比赛。爸妈知道我赛前状态不是很好,特地来给我加油,很开心也很感动,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新的旅程已经开启。陈情缘说,亚运结束并不意味着休息,任务还没有完成,还有奥运会这个更大的舞台等着她们。
陈芳佳:“四朝元老”终圆金牌梦
3天3枪 2金1银
3天3枪,2金1银,这是本届亚运会中国男子龙舟队取得的成绩,创下了历史最佳战绩。
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到今年杭州亚运会,从皮划艇到龙舟,这是今年34岁的陈芳佳第四次站上亚运会赛场,这一次,他终于如愿站上最高领奖台。
作为中国男子龙舟队队长,陈芳佳的感触颇深。他直言,这次比赛遇到了许多挑战,是全队上下和工作人员、保障人员的共同努力,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米预赛后,队里的氛围比较沉闷。”彼时,中国队的成绩落后泰国队和印尼队。等待决赛期间,陈芳佳一直在鼓舞队伍士气,“每一趟的风速不一样,风大会影响成绩,我让大家安心一点,把气氛调动起来。”
决赛时,中国队桨叶翻飞,劈波斩浪,全程以领先姿态抵达终点,收获开门红。“第一枪肯定要打好,大家都憋着劲,否则对后面的比赛有影响。”陈芳佳表示。
陈芳佳认为,最辛苦的是500米比赛,需要全程高桨频冲刺。这场比赛,中国队险胜印尼队0.013秒,胜负就在毫厘之间。“参赛队伍的整体实力都比上届强,不仅我们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比赛期间,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比赛上,不敢有一点松懈。”
6日进行的1000米决赛,惊心动魄的一幕再次上演,但这一次幸运之神归属印尼队,中国队以0.047秒的微弱差距摘银。“挺遗憾的。”陈芳佳坦言,1000米比赛很艰难,中国队前半程和泰国队拼,后半程和印尼队拼。
陈芳佳是队内年龄最大的选手,而且腰、膝盖、跟腱都有伤。面对高强度的密集作战,他坦言,“每天都是赛场和酒店两点一线。每次比完赛都筋疲力尽,体能和精神消耗很大,一回酒店就累瘫在床上。下午会进行拉伸和恢复,晚上有医生帮忙放松按摩。”
为了备战这次亚运会,自今年4月组队以来,陈芳佳的时间被训练和比赛占据。如今,大半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最想感谢家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结束亚运征程,陈芳佳的龙舟之旅也将告一段落。他透露,赛后将回归陪伴了自己二十年的皮划艇项目。谈及未来,陈芳佳说,只要国家有需要,他就义不容辞。
王其红:这是对晋江围棋的肯定
担任围棋比赛技术官员
本届亚运会,晋江市围棋协会会长、围棋国家级裁判员王其红担任围棋比赛国际技术官员,在国际赛场展现晋江裁判员的专业和风采。
本届亚运会围棋比赛于9月24日开赛,10月3日完赛。其间,王其红坚守岗位,无论是摆台、直播,还是数子、判罚,每项任务均圆满完成。
“一般来说,负责直播就不数子、不裁决胜负。在没有承担直播任务的时候,就要在赛场周围巡查,看有没有出现突发状况,有的话要及时处理或向裁判长反馈。巡场则可兼数子和判胜负。”王其红解释道。
对待任何细节都不能放松。“亚运会参赛运动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摆台尤其重要,比如国旗、区旗摆放的方向,计时器的语言设置,对阵双方的名字等。”王其红透露,团体赛因为有替补队员,名单是赛前一小时提交,“等名单发到我们手上时,可能距离比赛只剩30分钟,摆台时间很紧。”
本届亚运会,中国围棋队收获1金2银。身为深耕围棋事业数十年的棋迷,每一次的欢笑和泪水,王其红都感同身受,“柯洁个人赛遗憾摘银,当他输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可惜。后面中国队拿到女子团体金牌,我们也同样很激动。”王其红还参加了亚运会开幕式,壮观的演出让她直呼震撼。
“这次能参与亚运会执裁工作,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晋江围棋的认可和肯定。”经历亚运会一役,王其红直言,“我对未来晋江举办围棋国际赛事更有信心了。”
彭正海:见证历史首金诞生
担任自由式轮滑比赛技术官员
本届亚运会,自由式轮滑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新晋江人、自由式轮滑国家级裁判员彭正海担任该项目国内技术官员。作为速度过桩首桩裁判,他参与执裁工作,并见证了亚运会自由式轮滑历史首金的诞生。
彭正海告诉记者,他于1日抵达杭州,一落地就感受到了浓厚的亚运会氛围,“组委会设置了技术官员通道,从落地接待到抵达技术官员村,激活身份卡、领取物资和执裁资料,一切都很顺利。”
2日布置场地、预演流程,3日参加技术会议,4日至5日执裁……彭正海透露,在杭州期间,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得很紧凑,忙碌而充实。
速度过桩首桩裁判,顾名思义是判罚运动员是否漏首桩和进桩方式是否正确,这需要技术官员全神贯注,不能有一丝松懈。最长的时候,彭正海需要保持近3小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让彭正海印象深刻的是,亚运会自由式轮滑历史首金花落中国。当时恰逢没有执裁任务,彭正海在场下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大家都很紧张,捏着一把汗,担心中国运动员表演时失误。当听到中国运动员拿到金牌时,我和身边的许多人都快哭了。”
亚运归来,彭正海感慨万千。他直言,这次旅程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是一次“充电”学习,“裁判组对赛事的严谨程度和对流程的精确把控,以及对执裁尺度和判罚标准的统一把握,给我们未来的裁判工作树立了榜样。我们将尽可能在有限的条件下,高标准高要求地执裁赛事。”
彭正海表示,希望今后有机会多执裁大型赛事,不断磨炼提升自己,把好的东西带回晋江,推广轮滑运动,发展晋江轮滑事业。(记者 李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