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深沪海洋科技公司旁的空地上,大北船举行了“敲落令”下水仪式。这艘仿古木质帆船,采用国家级非遗项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进行制作,由泉州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代表性传承人陈著纯、杨良盾等负责建造。
下午1时许,工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大北船停放的位置,清理出了一条平整的土路通向烟墩山脚下的水域。工人们沿途铺上木板,并在木板上涂上油。“把船推到木板上,再用机械拉动木板,利用油的润滑,让大北船慢慢向水域靠近。”杨良盾介绍,在机械拉木板之前,用锤子在木板上敲一下,就是“敲落令”,这也是船下海的一个传统习惯。
这艘大北船长21米、宽5.7米,重达30多吨,由陈著纯、杨良盾牵头设计、建造。他们不仅对照了相关图纸,还请教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芳财等当地老一代“师傅头”,前期准备工作耗时将近一年,正式开始动工制作后,用时约8个月才完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艘大北船的船头画着一头狮子,船尾画有一只老鹰。杨良盾介绍,这艘大北船的底部使用白色油漆,船身两侧大部分是黑色。“这个叫做‘白底黑波’,是明清时期商船的主要配色。这艘大北船主要是按照明清时期船只的款式来制作的。”杨良盾说,这艘大北船有11个舱,承重量可达70吨。
据了解,为扩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项目带动发现一批新的技艺传承人,进一步壮大传承人队伍,去年,深沪镇委托陈著纯、杨良盾两名传承人牵头建造大北船,放置于烟墩山脚下水域,作为深沪海丝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 施蓉蓉 董严军 通讯员 陈岱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