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让晋江元素洋溢世界,让晋江声音“响”誉全球。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拓展国际“朋友圈”,增进与国际友城的互动往来,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做好“海丝”申遗
搭上“一带一路”快车
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福建省文化厅、泉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
来自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希腊、日本、韩国等1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领域的管理者和国际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我国沿海泉州、广州、宁波、南京4个重要港口城市的代表,在会议期间一起走进晋江,到晋江“海丝”遗产点草庵实地参观、考察。
晋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丝”文物史迹的保护管理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规划修缮和保护利用。日前,草庵的修缮方案也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报告中指出,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做好“海丝”申遗工作,加快草庵、金交椅山古窑址等“海丝”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交流活动,推动高甲戏、掌中木偶等非遗文化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晋江市文体新局局长黄良说:“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可以促进晋江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晋江的文化与‘一带一路’上的东南亚国家有着众多可以双向交流的项目,如南音、高甲、灯谜等都是大有可为的,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
以五店市为抓手
深化对台交流合作
在晋江的对外交流中,对台的交流是晋江必须做好做足的一篇文章。
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晋台交流合作,要构建晋台双向贸易投资互动发展长效机制,开通围头至金门海上航线,对接台湾百大企业、行业龙头,鼓励引导本土企业与台商共建研发、生产和销售联合体,打响“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闽台食品交易会、晋台青年创业基地等品牌,把晋江打造成为对台延伸合作区。紧扣“晋台一家亲”,创新民间交流模式,做深“七夕返亲节”、“数宫灯”、“龙山寺”等品牌文化,让晋台文化交流成为常态习惯,让两岸骨肉亲情更加根深蒂固。
“晋江有对台交流先天优势,要做好做足对台交流的这篇文章。”黄良说:“晋台交流合作要有抓手、要有渠道,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对台交流一个很好的载体。”
据介绍,台湾的文创发展具有长足的经验,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正在积极引进台湾的青年创客,让他们在晋江成长和发展。
日前,围头村也为即将举行的“七夕返亲节”紧张地筹备。围头村委会主任洪水平说,党代会提出了要创新民间交流模式,他认为文化节庆的对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多年来,围头“七夕返亲节”的举办促进了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记者 董瑞婷)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