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后库陈氏家庙历史非常久了,出了很多名人……”日前,晋江安海镇后库村民陈永培拨打了晋江经济报热线82003110说。记者也于近日走进陈氏家庙探访。
“不久前,家庙刚刚被评为‘中国望族名祠’。”后库村村主任陈永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陈氏家庙与陈氏族人到底有何魅力,令族人如此自豪?它的历史与传承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故事呢?
后库“海丝”起点之一
宋朝开基 人才辈出
说起家庙的历史名人,作为普通村民的陈永培也能“信手拈来”:“我还算只是略知一二呢!”
据了解,早期的泉州对外通商港口及码头均设于后库村南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后库陈氏一脉的始祖陈鄙公,系河南光州府固始县人,于唐末五代时,随开闽王王审知入闽,初居泉州,后卜居仙游。传至八世孙陈可大公,为宋政和二年进士,赐绯金紫鱼袋,任广东肇庆郡守。可大公之次子陈仲珪公,宋朝时授朝奉郎,任福建同安知县,自仙游迁居安平(即安海)鳌山境,为后库村陈氏肇基之一世祖。
陈氏族人自陈仲珪公于宋朝开基以来,“风水宝地”造就后库簪缨历世,人才辈出。
据后库陈氏族谱记载:二世祖陈概公,字安荣,任德化县知县;陈枢公,字安发,任长乐县知县。三世祖陈怘公,字志统,任浙江金华知府。四世祖陈尧则公,于南宋末任江西省吉水县大尹……英才不胜枚举,均为当时朝廷栋梁,也为飞钱衍派陈氏族人增光添彩。
经过几百年的薪火传承,现代的后库陈族人,再次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不少宗亲成为政界、商界、科技界、文教界,以及其他领域的精英和乡宾贤人。
后库飞钱陈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宗支繁衍,遍布全球。历代分衍泉州各地有:泉州伍堡、东石龙下、永和仑后、新塘后库、金井溜江和安海庄头等村。徙居省外的有广东海陆丰、雷州等,还有我国台湾、澳门、香港以及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老挝等。徙外发展的后库陈氏族人后裔已达三万多人。
匾额彰显历史辉煌
获“中国望族名祠”
走进陈氏家庙,连排的三开门向人们昭示着家庙的与众不同。家庙大埕双侧旗杆耸立,大门东侧竖立着“安海后库陈氏家庙”及“文物保护单位”碑记。走进家庙内,许多彰显其历史辉煌的匾额高悬各处。
后库村村主任陈永所介绍,家庙以木石结构建造,面宽五间,三通大门,进深三间,硬山式屋面,顶作燕尾脊。整座宗祠典雅庄重、木雕、石刻细腻精致,正厅有细致木雕、垂头柱、雀替窗棂等,青石柱础细致的雕刻,庄重的青石基座。家庙里楹联佳句,匾额高悬,“父子承恩”“德深泽远”古匾额,还有“积善飞钱”“进士”“解元”“文魁”“武魁”等匾额映衬出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陈氏家庙原为南宋末金华知府,后库三世祖陈怘公讲学堂,六世祖元麟公和元凤公堂兄弟于元末明初改为家庙,至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多次修缮。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征用作为粮店仓库。1989年归还后重新装修重现陈氏家庙的昔日风采,并于2003年获评“福建名祠”。经乡贤陈永建、陈建兴、陈永所、陈永水、陈永成等宗亲的努力以及镇领导大力支持,2013年陈氏家庙被列为晋江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值得陈氏宗亲骄傲的是,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高峰论坛上,后库陈氏家庙等23个宗祠(村)在全国众多宗祠(村)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华姓氏文化望族名祠(名村)”,陈氏家庙是目前晋江唯一获此殊荣的宗祠。
除了家庙,被陈氏族人所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还有在家庙东侧存有的古建筑“飞钱里”牌楼和“接官亭”。
据介绍,古时为迎送官场要员、商界绅士之需,从陈氏家庙至飞钱里牌楼的通道上先后建筑豪华仪门亭榭,传说昔日之景观风光无限,但清顺治丙申兵灾尽毁。现存飞钱里牌楼和接官亭,为清康熙间重建。世远年久,瓦倾墙颓。经过两次抢救性修缮,初现飞钱里通道新姿。
“这些后库数万海内外飞钱陈氏后裔寻根问祖、研究飞钱陈氏祠堂文化及发展史的重要文物见证和真实的历史遗迹,也极具观光价值。”福建省陈氏祠堂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陈灿源说。(记者 张志耐 通讯员 陈天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