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 健康生活小常识 > 正文

新时期如何应对公共卫生新挑战

来源:新华网 2012-02-09 14:47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记者吕诺)2002年1月2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组建成立。10年来,中国疾控中心强化能力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强化传染病防控体系,探索建立慢性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卫生监督技术体系。

  疾控中心建设与发展现状如何?新时期将如何应对公共卫生的新挑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8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开启疾控体系建设新格局

  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的?

  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原来以防疫站、预防医科院的体制、机制、工作取向已无法适应防疫防病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健康理念的转变,对公共卫生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一些原已控制的传染病也死灰复燃;部分地区地方病、寄生虫病危害依然突出;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的疾病有所增加;职业病、中毒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没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队,使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缺少了重要一环,需要整合的、综合功能的、面向全体预防疾病、主动服务的综合体制。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2001年,卫生部发出《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国家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国于2002年初整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国农村改水技术中心,正式组建成立了中国疾控中心。

  履行保卫人民健康神圣职责

  问:10年间,面对各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中国疾控中心是怎样以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

  答:中国疾控中心是在实践磨砺中成长起来的。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考验了刚刚组建的中国疾控中心。疾控体系力量薄弱,缺乏整合资源有效应对的能力。在迎战非典的过程中,显露了新生的中国疾控中心力量的薄弱,也是当时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缩影。

  10年间,中国疾控中心的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从疲于应对到从容有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从各自为战到系统化、网络化的转变。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按照卫生部的部署,疾控中心迅速集结应急队伍向14个重灾县派出技术骨干19批610人次,坚守灾区166天。中国疾控中心救援队与各地的同行一起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疾控中心派出专家和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翻山越岭抵达玉树,坚持在负压实验室中开展鼠疫检测工作,收集了海拔3600米高原的各项实验室运转数据,开创了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先河,为灾后鼠疫防控作出突出贡献。

  2009年,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疾控中心迅速建立并扩大了全国监测网络,最先研制出技术最优的甲流病毒检测试剂,提供全国监测网络使用;受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托,疾控中心组织、设计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甲流疫苗临床试验,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甲流疫苗研发并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甲流疫苗的国家,向全球提出了免疫方案建议。

  在“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疾控中心迅速建立了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检测方法,在第一时间展开检测,并率先发现三鹿奶粉以外其他品牌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污染的情况。通过风险评估,向国家建议了临时限量值,确定了整个事件处置的技术基础。

  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通过建立综合督导模式,指导基层开展工作,使我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目标;通过国际合作,筛选并系统评估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新技术,其中快速耐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将传统方法所需的3个月的检测时间缩短到了2天。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麻疹的相关规划,疾控中心承担了2010年全国麻疹强化免疫的技术管理工作,全国共接种了1.03亿适龄儿童。这是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干预行动。

  疾控中心以区域性的癌症综合防治推进慢性病综合干预,通过执行全国7城市组织实施无烟环境促进项目搭建了中国控烟法律工作网络,开展影响孕产妇及儿童死亡的重大疾病防治项目,并积极推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建设功能完备、技术一流的疾控中心

  问:经过10年的发展,疾控中心的功能、设施、技术等方面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答:中国疾控中心2009年10月正式启用了国家投资6.7亿、建筑面积为7.7万平方米的昌平园区。以新址建设为切入点,疾控中心配套设施和整体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一个功能完备、设施先进、技术一流的疾控机构。

  疾控中心强化实验室网络,提高实验室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多个实验室的网络参比实验室落户中国疾控中心,使得疾控中心实验室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特别是流感合作实验室,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展中国家第一个高水平的合作实验室。

  疾控中心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疫情信息、菌毒株共享、技术培训和派遣短期顾问等多方面参与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特别是2011年,中心选派青年业务骨干赴非洲支援当地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迈出了主动参与国际公共卫生事务的第一步。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心形成了集疾病防控、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公共卫生机构,日益成为中国疾控事业和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

  问:国家对疾控中心的建设的支持力度如何?

  答: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10年间,中国疾控中心获得的国内外年度经费由成立时的2.52亿元,到2010年的26.27亿元,增长了近10倍。国家还启动了国债支持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支持全国疾控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疾控机构的工作条件,有力推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专业求实、勇于担当的疾控队伍

  问:10年来,疾控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国家中心现有员工2125名,有11个法人直属单位,专业覆盖了从传染病一直到环境与健康、妇幼卫生等全健康相关的专业,拥有两院院士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1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7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9名。形成了院士、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的三级人才梯队;组建了传染病防控、中毒事件处置、核和辐射事件处置三大类常备应急队伍,随时奔赴各地现场;形成了一支专业覆盖面广、业务水平高,能够担当“一锤定音”重任的专家队伍。

  疾控中心10年间共计授予学位1388人,为各级疾控机构培养、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科研能力也不断提升,共计获得各类科技奖项91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际合作奖1项。

  共迎公共卫生新挑战

  问:新时期,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不断威胁、慢性病负担的日益加重、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等诸多挑战对疾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疾控中心将如何应对新挑战?

  答:中国疾控中心将围绕医改的中心任务,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在医改中的服务模式,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服务大众、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围绕生活方式、环境变化、人体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疾控技术进步相一致,与健康需求相呼应的疾控专业体系。

  未来10年,中国疾控中心将继续秉承“公益性”和“专业性”基本理念,努力建设成拥有一流人才、一流水平、一流成果、一流文化的国际化疾控中心,为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贵州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主任李光荣
  • 在乌镇,感受寻常巷陌里的“智慧生活”
  • 超量购药、倒卖牟利 5起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