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实习其实是打杂
李女士所在的中介机构从两年前开始招聘实习生。在李女士看来,实习生也不是那么容易招聘到合适的。
李女士与一些高校联系后,经提交相关证明和手续,招聘实习生的信息就出现在相应高校的网站上,看到信息的学生就将简历投递过来。
让李女士感慨的是,有的学生随便制作一份简历就发了过来,有的简历介绍文字语言不通……能够进入面试的人寥寥。
“我们一般与实习生约定3个月实习期,在这段时间里,要求对方在保证课程的情况下每周来实习几天,给他们提供报酬和相应补贴。对于合适的人选,我们会延长实习期,继续进行考察,等他们毕业时,如果愿意加入我们团队,就优先录用。这样的学生,到岗后就能顶上来。”李女士说。
对于此前经历的一个月实习经历,中国传媒大学的小李却是另一种体会。
她的实习内容,就是帮着正式员工打打杂,比如复印资料、到传达室取个快递等,不但没有一分钱报酬,吃的也很差,“就是一打杂劳动力”。
比如一家公司招聘制片助理实习生,要求每周6天,实习期8个月,每天40元至50元。而另一家单位的实习要求则是,每周实习5天,有时还要出差和加班,也没有一分钱报酬,换来的只是一纸实习鉴定。
记者发现,大学生到公司企业实习和公司企业招聘实习生基本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大学生实习,多数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丰富简历内容,在实习中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但实习单位的目的更为多样,有的希望通过实习为将来的招聘进行储备,有的则是通过实习使用“廉价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