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因子的分数,意味着刊物的综合级别,低的0.5分,高的上百分。有人在高级别的刊物发表一篇文章,等于别人在低级别的刊物写几百篇文章。”在现有的评级制度下,医生们要么往高影响力刊物投稿,要么以数量取胜,攒分数,才能有机会评上职称。记者查询,《肿瘤生物学》的影响力因子在2.926,“属于中等水平吧”,也在SCI期刊投过不少论文的王浅说。
在他看来,目前的评升制度对医生来讲是不公平的,有些医生临床能力虽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医术不精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科研论文获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
“临床医生每天加班加点治病救人,没有多少时间搞学术,如今倒逼你不得不把精力重新分配。”王浅认为,临床为重,科研为辅才是正道。“但现有的晋升体系,你说合不合理呢,也有合理的地方。你说废除这个标准,可是用什么东西去替代呢?只能凭拍马屁,凭关系,你的上升通道也是挺郁闷的,变得不可琢磨。”
据悉,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申请课题、评选院士,均以论文为最重要的硬杠杠和标准。
“看着别人都靠论文上了主任医师,而你临床能力再高,没有论文也是个‘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王浅说。
知名医学网站丁香园曾特别对此做过一项包含19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其中,824名医生表示,医院晋升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必须有SCI论文;而晋升高级职称,85%以上都要求有2篇及以上SCI,要求有5篇以上的达到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