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
破除“唯论文定人才”迫在眉睫
近年来,类似的撤稿事件时有发生,其原因既有造假者个人“学术不端”,又有论文造假“产业链”推波助澜,深究下去则暴露出人才评价体系中“唯论文定人才”的积弊。因此,解决之道离不开两手抓:既要继续提高失信违规成本,严肃查处“学术不端”的各类责任主体;更重要的则是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专业人才评价不再抱持“唯论文定人才”的倾向。
2016年3月,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然而实际工作中,论文仍是一些单位人才晋升道路上迈不过去的坎儿,不少临床医生为评职称“放下手术刀、走进实验室”,为发论文而与“论文掮客”一道弄虚作假。
较之其他行业,科学技术工作需要更加纯净的空气。
对执掌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晋升大事的主管部门而言,要敢于拿自己的利益开刀,对于手中掌握的那些与中央改革方向不符的权力,该放的要放、该减的要减、该改的要改。 据新华社
名词解释
SCI
被科研界统称为SCI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又叫科学引文索引,已有50多年历史。实际上它是一个庞大的引文数据库,通过科研论文被引用的频次来体现科研成果和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科研界通常所说的SCI期刊,就指被数据库所收录的学术期刊,每年这些期刊都有相关的影响力因子排名。
作为一种评价工具,科研论文是否发表于SCI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如何,已成为许多国家和机构评价科研人员绩效的指标。
SCI历史上曾几经“倒手”,它本是由美国的科学信息研究所独立编制发布,但1992年科学信息研究所被汤森公司收购,此后随着汤森公司和路透社合并,“东家”又变成了汤森路透。不久前,汤森路透又决定将其出售给和科研毫无关系的私募股权公司Onex和霸菱亚洲投资,让人们看到了它商业性的一面。
(原题为《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